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我的學生亞歷山大 The Golden Mean

我喜歡讀歷史故事。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抽屜拉開有個時光機,我會想要到哪個歷史故事的場景去一探究竟呢?我想要到1722年12月20號的暢春園,看看康熙帝到底是把皇位傳給了庸親王胤禎還是大將軍王胤禵;我想要回到1939年4月20號的柏林,看當年希特勒50歲生日的大閱兵,見識一個喪心病狂的獨裁者如何讓一整個國家的人民都陷入集體癲狂;還有1944年6月6日(感謝Steven指正^.<)的澳馬哈海灘,在槍林彈雨中看這「最長的一日」;我想到西元30年或33年的耶路撒冷,親眼看見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世人被釘上十字架;還有1187年,撒拉丁帶領穆斯林精兵攻進耶路撒冷,使得耶路撒冷王國陷落。我想親眼看看的歷史時刻有很多,但最想要看見的,是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和他了不起的遠征活動。


所有讀過高中歷史的人大概都知道,亞歷山大帶領馬其頓的鐵騎,從希臘半島出發,一路向東,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帝國。亞歷山大應該是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將領,短暫的一生中沒有打過一場敗仗,他以寡擊眾的滅了當時最強的波斯帝國,一路走到當時的歐洲人想都不敢想的東方之地。據說凱薩大帝在33歲的時候曾到亞歷山大的陵寢去祭拜(也有一說是看到他的雕像),突然有感而發淚流滿面,因為他想到亞歷山大就是在這個年紀死掉的,而凱撒這一生再也無法超越他的成就。在外國,特別是美國,關於亞歷山大的出版品每年都有一定的數量,上次看到一個Discovery的節目,裡面就提到連西點軍校到現在也還在教他的兵法。在台灣關於亞歷山大的相關書籍很少,除了少數幾本以他為主角的小說,大部分的傳記內容都大同小異,也不夠詳盡,我常常都要去找國外那些厚厚的,有大量圖片和考據的書來過過癮。或許對台灣人來說他真的是一個很遙遠只會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人物,但事實上他的成就和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長久的。他除了戰無不勝的征服,也將希臘文化帶入了中東地區,最遠甚至傳遞到印度,即使到了現代,在偏遠的伊朗山區,都還有人在傳頌著亞歷山大的故事。

因為台灣關於他的書實在太少了,所以終於有一本以他為主角的書《我的學生亞歷山大The Golden Mean》出版時,我根本翻都沒翻就買了。但其實這本書的主角並不是亞歷山大,而是他的老師,同樣鼎鼎大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和亞歷山大,這兩位在歷史上一樣有名的人物,他們的關係是老師和學生。我想這應該是所有學生的夢想,就是能夠讓史上最知名的哲學家之一幫他們上課;而這也應該是所有老師的夢想,就是能夠親自教導一個偉大的君主,將一生的理念都拿來塑造出一個理想的統治者,進而改變世界。亞里斯多德的確是給亞歷山大帶還很深厚的影響,例如使他產生對哲學的興趣和思考方向,但是從後面的發展來看,亞歷山大熱衷建構的大一統帝國,和亞里斯多德理想中的國家型態,是很不一樣的。兩師徒甚至還為了亞里斯多德的侄子卡利瑟南Callisthenes被亞歷山大處死而翻臉決裂,亞里斯多德最後因為亞歷山大的關係被希臘人指責而被迫流亡,最後客死異鄉。

這本書的故事並沒有寫到讓人遺憾的部分,是從亞里斯多德,被當時的馬其頓國王腓力Philip請去擔任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在米亞撒和一群其他各領域的精英,對王儲以及其他的貴族子弟展開教育課程開始,一直到腓力在女兒的婚禮上被殺,亞歷山大當上國王之後,亞里斯多德回到希臘去開設學校為止。我覺得整本書給我一個感覺,就是「不夠」。描寫亞里斯多德和亞歷山大的故事是很吸引人,但對他們師徒兩在思考的激盪或互動上的描述只是點到為止不夠精采深入,反而是亞里斯多德和亞歷山大的哥哥阿西德斯,他們的對手戲還比較溫馨;想要描寫2300多年前的馬其頓,那種粗曠野蠻又血腥的氣氛,也是不夠;故事的話也沒有什麼高低起伏,就連最後腓力被刺殺,也沒有將當時的一團混亂描寫出來;更不要說一些重大的歷史錯誤了,亞里斯多德上戰場?連作者自己都說學者們看到「會臉色發紫」,還有赫費斯提翁Hephaestion什麼時候死在戰場上了?他是喝太多病死在床上的。但這本書也不是完全不可取。我喜歡她描述的亞里斯多德,是個似乎有憂鬱症,對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對人也很和善又不驕傲的學者,他並不因為阿西德斯的缺陷而和別人一樣瞧不起他,反而是盡心的幫助他,他對阿西德斯的僕人,也願意幫助他成長;我喜歡關於書中亞里斯多德陷入灰色情緒時的描寫,特別是腓力死掉後他的感覺,短短的淡淡的,卻很悲傷;我也喜歡透過亞里斯多德所看到的腓力,他不再只是一個嗜血好殺的野蠻人,而是個豪爽領導者,面對優秀的兒子,繼承人,他一方面感到驕傲,安排最全面的君王養成計畫,一方面又忌妒甚至害怕被他取代;而書中的小亞歷山大更是我最喜歡的角色,年紀輕輕就知道自己的責任和身分,儘管他也會害怕,他不知道很多東西,但在他的同伴還有父親跟一雙雙緊盯著他的眼睛前,還是硬撐著要堅強要優秀,只有在亞里斯多德和他母親奧林匹亞絲Olympias面前才允許自己流露出一點脆弱和不安,他的沉靜和領袖氣質,甚至是殘酷的一面,不僅迷人,還能夠說服讀者這就是未來的偉大君王。如果是對亞歷山大很有愛的人,像是我,這本書還是可以一讀的。只是書裡那些華麗的推薦,真的是過譽了。


提到亞歷山大,之前Valerio Massimo Manfredi的亞歷山大三部曲台灣也有翻譯版,看完以後我的感覺是對亞歷山大的描寫太單一正面了,這樣的亞歷山大反而不真實,他的功績看起來就像是虛構的後宮小說一樣。還有不能不講到另一位寫他的故事很有名的作者,就是Mary Renault,她在幾十年前也寫了好幾本以亞歷山大為主角的小說,很奇怪的台灣一直都沒有中繹版,反而是中國最近還出了其中一本《波斯男孩The Persian Boy》的簡中版。我當初是在電影上映的時候買了波斯男孩的原文版回來啃,愛是一種動力,讓我不怕苦不怕難努力把一整本鳥爪文征服了XD 不過看完卻沒有很高興的感覺,我想是不是我理解能力不好?我的翻譯米糕過期了造成我誤會了嗎?不然的話一本人人稱讚的好書,為什麼我這麼不喜歡?上網查了一下,也有人和我同病相憐啊!故事的主角是一個頗有名的波斯太監Bagoas,基本上是從他的角度,來看亞歷山大這個傳奇人物。Bagoas在歷史上可以佔有短短的一行,是因為他本來是波斯王大流世的太監,後來巴比倫被亞歷山大攻陷之後,就被亞歷山大看上帶走了,成為眾多曾被亞歷山大臨幸或搞曖昧的男子之一。波斯男孩這本書就是在講他的故事。由於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幾乎沒有,所以大部分都是作者自己腦補來的,結果從一開始就很像同人文。沒錯,BL同人文,感覺上會出現在中國論壇上,「[原创]【Alexander】波斯男孩 Alexander/Bagoas 5.2更新第3部 (虐心慎入) 」,像這樣的文章。主角Bagoas是個美若天仙的男孩(我沒有誇張,書裡就是這樣形容他的美貌),本來是好人家出身,在一次動亂中失去了家人,然後就被閹了賣入大戶人家為奴,男主人看他貌美,就把他嘿嘿嘿...沒有啦,老爺不要夫人會看到這種人瑞梗並沒有出現,而是把他出租給其他男人嘿嘿嘿......然後他又被買走了,被老師經過一番調教開發之後(我沒有誇張,書裡就是這樣說的),成為床上高手高手高高手,被送進宮裡服侍大流士,因為大流士嘿嘿嘿得很滿意所以就很寵愛他。後來亞歷山大來了,又因為他的貌美而嘿嘿嘿了他。不過鄉親啊,大家都知道亞歷山大的本命,一生的摯愛,地下王后,靈魂伴侶,他的另一半,萬千歷史系腐女心中的王道cp,是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赫費斯提翁,所以Bagoas就要和赫費斯提翁爭風吃醋,比畫較量,為了就是爭奪亞歷山大的寵愛。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這是個爛爆了的故事?更不要說書中不斷的強調Bagoas的美貌、柔弱、驚嚇又委屈的哭哭、嘿嘿嘿的時候痛並著爽還要流下我見猶憐的眼淚的描述,媽的這不就是BL小說常有的設定嗎!這不就是我最討厭的那種清香白蓮型的娘砲男主角嗎!害我看完以後一整個不蘇胡啊不蘇胡。

不過這本書最讓我不滿意的,還是作者讓Alexander愛上了Bagoas,我們小亞不僅對他很大方送禮物,也對他很溫柔,還會在他面前顯出比較柔軟脆弱的一面。小亞和小赫的互動,就沒有寫得很多,對於小赫的描述也很不怎麼樣,實在讓人一點也看不出來小赫對小亞有多重要,然後Bagoas就自以為是亞歷山大的最愛,在背後耍心機啊,在心裡詛咒赫費斯提翁快去死啊。各位親愛的觀眾朋友啊,雖然歷史上並沒有很明確的記載說,亞歷山大和赫費斯提翁是不是一對,但從亞歷山大平時的言行,還有赫費斯提翁死的時候他各種誇張的表現,在在顯示出亞歷山大對他的情深意重。赫費斯提翁享有很多特權,儘管其實他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像是他會收賄,或是花很多錢蓋豪宅,但亞歷山大從來就沒說過什麼,甚至還對告狀的人生氣。亞歷山大最崇拜的人之一是特洛伊故事裡的阿基里斯Achilles,他常把自己和赫費斯提翁比作阿基里斯和他的「好朋友」帕特羅克洛斯Patroclus,兩人在揮軍東進時,經過阿基里斯和帕特羅克洛斯合葬的墓,還一起去祭拜。在赫費斯提翁生病的時候亞歷山大不眠不休的照顧他,等到稍微好轉一點,亞歷山大才放心去觀賞他最喜歡的運動會(因為運動會上有很多健美的男子在揮灑著青春的汗水...),結果赫費斯提翁病情急轉直下,等亞歷山大趕回來之後,已經和小赫天人永隔了。亞歷山大的反應是可怕的,他立刻處死了赫費斯提翁的醫生,有說是吊死也有說是用石頭砸死,儘管赫費斯提翁是不聽醫囑喝到死的;他趴在屍體上哭了一天一夜,最後是被硬拉下來的(沙漠裡那種天氣,你知道的...),回到房間繼續哭哭;等到他哭完了,他下令剪掉所有戰馬尾巴上的毛,因為當初阿基里斯也是這樣哀悼帕特羅克洛斯的(戰馬:幹!);他搗毀了祭祀醫神的神廟,因為醫神沒有保佑他心愛的人;他派人到席瓦的神廟去問說可不可以把赫費斯提翁當成神來拜,結果神廟祭司冒著生命危險(((抖)))說當英雄拜就可以了;將赫費斯提翁在軍中的位置永遠空出來;下令全帝國所有的亞歷山大城都要為赫費斯提翁舉喪;發行流通全國的赫費斯提翁紀念錢幣;接連數日舉辦大型的赫費斯提翁紀念運動會;花費巨額的金錢幫他舉辦葬禮。甚至還在一次沒來由的戰爭中,將對手的男子,不分老幼一律屠殺,因為阿基里斯當初也在帕特羅克洛斯的墳前殺特洛伊男孩來為他祭墳。說了那麼多重點是什麼?重點就是Bagoas對亞歷山大來說大概也就是個會動的充氣娃娃,暖床的熱水袋,一個太監的地位絕對沒有可能可以和赫費斯提翁平起平坐。Mary Renault將他的重要性過度放大了,雖然在赫費斯提翁死後也有硬凹說「我永遠不可能贏他了」,但對我來說實在缺乏說服力。所以儘管這本書把當時的氣氛和人物描寫的很不錯,但基於我個人喜好的關係(誰也不能取代小赫!),還有我討厭太過女性化柔弱和一直強調美貌的男主角,我還是不喜歡這本書。


最後順便提一下電影《亞歷山大帝Alexander》。當初電影上映的時候被譙的很慘,但其實我還挺喜歡的,也買了DVD收藏,前幾個禮拜好萊塢電影台在播的時候我又看了一次,還是認為並沒有當初大家說的那麼差。Oliver Stone是個主觀意識很強烈的導演,所以有時候他拍出來的電影會讓大家覺得很有爭議,很偏頗,但我認為他確實把那個時候那種殘酷野蠻一切制度尚未完備的世界和不穩定的政治狀態處理的很棒,那種特殊的時代氛圍是其他導演很難表現出來的。我特別喜歡在高加美拉戰役之後,亞歷山大沾滿鮮血,在死屍遍佈的大地上哭泣那一段,明白的告訴觀眾,亞歷山大是踩著無數人的鮮血和屍體,來成就他的偉大。亞歷山大本身是個很複雜的人,他很有魅力,但也很殘暴,他有遠大理想,但又熱愛征服和殺戮的快感,他可以很和善大方,也可以喜怒無常,他對於自己到底是神是人的認知很混淆。而和我的學生亞歷山大不一樣的是,Oliver Stone在電影裡非常強調腓力和奧林匹亞絲兩人對他的拉扯和影響,還有亞歷山大個性上的矛盾。但是因為亞歷山大可以講的事太多也太難簡單帶過,Oliver Stone什麼都想塞進去就會讓片子顯得很亂沒有條理,一下跳這個一下跳那個,觀眾也很難感受到亞歷山大到底為什麼偉大。再加上Collin Ferrell的選角實在不成功,看得出來他很努力,但就是不對勁,反而是演他小時候的那位童星更有君王的架式,而且和我的學生亞歷山大裡少年亞歷山大的描述很像,很有魅力。雖然在重大事件的時間上有些更動,像是克萊特斯死掉和娶羅珊娜的順序不對,還有加山得當初根本沒有隨大軍東征但電影裡他有去,還有赫費斯提翁死的時候亞歷山大在那裡很悲痛的講著兩人以後要征服什麼地方然後一起變老坐在亞歷山大港邊渡過餘生的部分,不僅不符史實老實說也有點搞笑,但總地來說,我還是喜歡這部片子的,看DVD幕後花絮的時候都能感受到Stone和整個劇組有多麼用心在重現亞歷山大和他的時代。

雖然標題是在講我的學生亞歷山大這本書,但看起來扯其他作品的篇幅還比較多呢,文不對題要扣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