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Linkin Park 2011台北演唱會

距離我第一次聽到聯合公園的歌曲,大約已經十年了。那是在MTV上,一頭金髮的Chester在憤怒的唱著One Step Closer。那個mv很粗糙,低成本小製作,但他的歌聲卻如此的有爆發力,像一塊燒紅的鐵迎面而來。我記下他們的團名叫Linkin Park。因為這和我過去聽慣的英搖,陰鬱有如早晨天空滿佈烏雲又還不下雨的感覺很不一樣,Linkin Park的音樂和Chester的聲音像是海上的暴風雨掀起巨浪,所以我沒太留意他們,也或許是因為mv拍得太爛的關係(誰沒有過去),我甚至以為他們會像很多小團體一樣出了一兩張單曲就被淹沒在滾滾的音樂市場當中。

他們沒有。他們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樂團之一。

我買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後來又買了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就如我在康莊大道與荊棘小路這篇文章中提到我對他們有特殊的情感。隨著他們音樂的變化,他們的專輯我從每天聽好幾遍,到現在買只是因為習慣,因為想要表達我對他們的支持。無論如何,Linkin Park的音樂仍然在我這十年的生命裡留下了足跡。當你們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樂團,理所當然的就會辦很多演唱會,因為現在光賣CD已經沒什麼賺頭了。Linkin Park已經是第三度來台灣辦演唱會了,我這才第一次去看。只要看到歌迷提起他們第一次在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的中山足球場演唱會,那種無限懷念的感覺,我就很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一起去排隊搶票進場,和四萬人一起瘋狂的又跳又叫,被排除在這樣美好的集體記憶之外真讓人扼腕。難道他們不是我最喜歡的樂團之一嗎?為什麼我會用一堆可以解決的藉口錯過親自參與的機會呢?

如果讀者點進這篇文章是想看到精采的演唱會照片或是影片,很抱歉我沒有。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專業的評論,只是簡單的紀錄這次看演唱會的心得感想。雖然我有帶相機進場,不過那是因為我是個從高雄北上的觀光客,帶相機在台北到處拍拍也是很合理的。主辦單位有聲明現場不可以拍照錄影,所以我也沒有像一堆你他媽到底是來看演唱會還是來錄影的傢伙一樣從頭大喇喇拍到尾的拿出相機來拍。拍個一兩張當紀念就算了,那些從頭拍到尾的真的很煩,嚴重擋到後面觀眾的視線,我譴責你們!所以我唯一能夠提供的就是一張,因為太早買結果已經變色的票根,當作我確實有到過現場的證明。


這次的演唱會我看得開心嗎?可以說開心。但要說很爽很嗨,像去年的Massive Attack演唱會一樣是個很棒的經驗嗎?我不這樣認為。首先當然是我個人的問題,因為我只買了搖A的票,沒有買VIP的位子。當時我大概是被小氣鬼附身了,站在萊爾富售票機前足足5分鐘,考慮到底要不要衝VIP區。然後我為了1000塊屈服了,我說服自己我是要去聽音樂的,感受氣氛的,有沒有真的被團員們的汗水灑到不是那麼重要,所以我可恨的按下了搖A的區塊,在師奶店員大驚小怪的大呼小叫中(唉呦3800這麼貴喔要是我就買不下去)帶著票離開。這是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我的第二個錯誤就是我老了,我是一個人去看的,所以很懶得排隊。我的假又那麼少,難得去台北,應該要把時間拿來觀光,所以我沒有提早去排隊。我在故宮逛了快5個小時,又去那個號稱訂位訂到手抽筋還不見得訂的到的貴婦咖啡廳吃蜜糖吐司(說真的挺普通的,而且我一個人去,大概只等了兩分鐘就有位子),又和在台北工作的弟弟一起吃了飯才晃去現場,我進場的時候已經7點多了,這是我犯的第二個錯誤。全部加起來就造成我的位置不是很好,我必須透過不停晃動的人頭才能看到舞台,可恨的是我前面還站個高個子,真想出草他砍了他的腦袋。勉強可以看到團員,他們也才我的手指頭一般的大小。我全場看最多的是鼓手Rob和Joe,因為他們的舞台最高,我可以不斷的看到Rob飛揚的頭髮XD而因為他們刻意做的效果,所以從大螢幕上的團員也是黑白的......我真是大錯特錯,看到團員的臉當然也很重要。我為什麼要省那一千塊!沒有那一千塊難道我就會餓死嘛!下次他們來(我肯定他們一定還會再來)我一定要買最貴的票而且提前兩天就去排隊!

然後是音響的問題。之前一公佈今年的場地是南港展覽館,歌迷就罵聲連連。那裡不是專門辦演唱會的場地,地板是平面的,後面的觀眾大概除了舞台頂的燈什麼都看不到,而且地板還會晃動,過去在南港展覽館辦的演唱會也都有很多問題與批評。不過去年Massive Attack的演唱會也是辦在那裡,而我和我看到大多數的評論,對於音響的部分也是讚譽有佳,所以這次我不太擔心。但我忘了上次的主辦單位是有象而這次的主辦單位是BBH......我的位置大概在右側音響的前方,的確我可以聽到比較重的音樂,像是鼓聲,但是比較細節的部分就全部混在一起,根本聽不出來,就連Chester的歌聲都聽不太到。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周圍的觀眾都太嗨了,竭盡所能的在我耳邊跟著音樂嘶吼,所以影響到我,但我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心得,似乎對音響都很有意見。就拿Faint這首歌來說好了,一開始那段音效(我不知道怎麼形容),應該要很尖銳明顯,要貫穿整首歌曲,但我只有聽到一點點。Chester吼的都要把麥克風吃掉了,有的時候聲音都還是被悶住,甚至有一部份都是聽不到的。當我想要放棄墊腳尖轉看大螢幕,螢幕播的是mv和黑白的團員(好啦我知道這是他們故意設計的效果);當我想要好好聽個音樂,聲音是糊的。團員和觀眾的互動也不多(但聽說比上次那場多)。插隊的老外和臭情侶們很討厭(媽哩個逼的情侶去死,在那種地方硬要卡位摟抱摸摸親親的是在衝三洨),一直舉螢光棒和照相機的傢伙也很讓人不爽。和去年在同場地辦而我也有參加的Massive Attack比起來─我知道他們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團不能相比,但畢竟是在同一個場地我也都去過─音效差太多了,聲光效果也是MA略勝一籌,畢竟MA的舞台燈光和螢幕都是United Visual Artists打造的,其炫麗迷幻自然不在話下。我必須說我沒有很享受這次聯合公園的演唱會。

但這次的演唱會就真的那麼不可取嗎?也不會,我覺得還是挺好玩的。他們營造的氣氛當然無話可說,雖然有很多我想聽的歌像是Points Of Authority沒有唱,然後或許是因為行程很趕的關係,所以我覺得Chester看起來有點疲倦,不太像早期一樣爬上爬下蹦蹦跳跳的,而且以前常有的上空濕身秀(不對)跟Mike和Chester擦汗秀(我到底在期待什麼)都沒有出現,從頭到尾襯衫都扣得好好的,但現場氣氛仍熱力十足。我發現他們這次不太會去更改歌曲的編排,除了Bleed it Out這首有大幅的變化,其他頂多就是在歌曲的開始和結束做一些變化,中間的部分大致上都是和專輯相同的。我覺得這樣有點可惜,畢竟團裡有Mike和Joe這兩個會DJ的人。好處就是可以聽到Chester唱歌的部分跟專輯裡的差別不大,他的招牌嘶吼,我覺得沒有像以前那樣拉得那麼長,但仍聽得出爆發力,還有在抒情與激昂之間的轉換;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方便歌迷跟著一起唱,而這種感覺是最讓我感動的。可能平常在網路上看過很多anti和hater,所以在演唱會裡,跟著那麼多喜愛他們的歌迷,一起大聲唱和他們的歌,那種感覺真的很好。總不會有人專門買票進去酸他們的吧!anti和hater都滾到一邊去吃屎吧!我看到有些人說身邊都是木頭,不會跟著唱唱跳跳就只是呆站在那裡,我很幸運的是我周圍的觀眾都很熱情,大家一起晃動地板,一起用力跟著音樂唱著,一起揮舞雙手,連南港展覽館那軟Q的地板所造成的地震體驗都感覺很好玩呢。我也喜歡他們在螢幕上穿插了幾個演講的片段,像是那非常有名的,Mario Savio在1964年於柏克萊大學的演講put your bodies upon the gears。所以大致上來說,儘管有很多的不滿足,我還是覺得這一晚很開心的。

早上七點我出門後,凌晨四點我終於到家了,因為一直墊腳所以小腿酸痛,擠在人群中和大家一起冒汗讓我聞起來淋了雨又還沒洗澡的小狗,一直提著我在故宮買的《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論文集》和其他好幾本書讓我的右手都磨到紅腫(沒錯我連去看演唱會都得抱著那一大袋書後悔死了),又坐了5個小時的客運,我非常疲倦,但也很快樂,感覺像是某個缺口被補了起來,讓我重新找回當聯合公園歌迷的熱情,我真的很高興自己還是他們的歌迷。

期待下次他們再來,無論他們再來幾次我都不會再錯過了。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讓子彈飛

我第一次知道有《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是去年底在王丹的facebook上。他以慣有的樂觀評論說這部電影在中國受到熱烈迴響,表示人民已經不願再忍耐了。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畢竟在中國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之下,我很好奇有哪部能帶給王丹這樣感覺的電影,可以上映而導演不被抓去關到生虱母的。結果我一直拖到今年才看,看了好幾月之後才寫出這篇心得,感覺有點晚了,沒跟上隊伍啊。不過後來中國又發生了一些事,我覺得剛好可以給這電影添個不錯的補充說明。


2010年上映的《讓子彈飛》是姜文的第4部導演作品。在這之前,姜文的三部電影,包括他由演員跨足導演領域的一鳴驚人之作,1995年上映的《陽光燦爛的日子》、2000年慘遭封殺的《鬼子來了》,還有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每一部都有很好的表現。姜文是個很不一樣的中國導演。在那些第五代導演紛紛失心瘋一般的拍起了大成本大製作大卡司的爛片時,姜文似乎還是在堅持著什麼,或者是說他看似漫不驚心無心插柳,自稱「業餘導演」,一副導戲不是我的正業,我只是玩玩的態度下,其實比那些專業導演,更知道自己想要拍的是什麼電影。看了一些訪問,我覺得姜文對於太陽照常升起的叫好不叫座似乎耿耿於懷,而辛苦拍了6年的鬼子來了就這樣冤死肯定也讓他心中有恨。於是這次的讓子彈飛,看得出來他玩得更大,但他也更懂得要耍點手段,讓電影能夠上映,讓觀眾能看懂,也不用扭曲自己的信念,把想要講得話都能不著痕跡的流出去。就像電影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句台詞:站著,也要把錢掙了!事實證明就是他成功了,在中國的票房超過7億人民幣,滿城叫好叫座聲,觀眾討論和回響之熱烈,這幾年在中國大概沒有其他電影可以跟讓子彈飛相提並論。

讓子彈飛是改編自中國作家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這一章節,台灣也出了繁體版。雖說改編,但其實電影和原著相差甚遠,姜文針對劇情人物做了許多的變動,原作者在看到電影的時候八成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原著反映了在那個混亂年代裡一些光怪陸離的景象,還帶點宣傳的意味,我自己是沒有很喜歡,不知道姜文看到盜官記裡的什麼點,讓他覺得可以拉出來拍成這樣一部充滿了諷刺和黑色幽默的電影。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就是原本是山賊的麻匪張牧之,打劫了準備前往鵝城上任的縣官馬邦德,馬邦德為求自保謊稱自己是湯師爺,說服張牧之頂替上任,然後在鵝城與當地的惡霸黃四郎展開大鬥法。故事就在黃四郎、張牧之還有湯師爺之間的爾虞我詐中展開。黃四郎想趕走或收服新來的縣長好維持他一方獨霸的局面,張牧之從原來的想掙點錢變成要剷除黃四郎這個地方毒瘤,而湯師爺則是想從這樣混亂的狀況中脫身順便撈一筆,三個人各懷鬼胎各有立場和目標,衝突便在其中發生。

姜文的電影一向喜歡拍亂世的背景,從民初到抗戰再到文革,他的電影充滿粗曠的雄性氣息,而且裡頭總是會有些我認為是他理想中男性的角色,這些角色都不完美無缺,但他們都有令人嚮往的特質,他們在一團混亂之中,帶著一點男人的浪漫,試圖力挽狂瀾。我覺得這些姜文的理想型男人最後全匯聚成張牧之這個角色,而且姜文給張牧之這個角色,最立體的刻劃,連場面也是最大的。張牧之有勇有謀有義氣,曾經有過理想卻因為「腿腳不好使跪不下去」被逼上梁山,最後挺身與地方惡霸對抗,結束之後又瀟灑的什麼都沒有帶走,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就該像是他這樣。而這樣一個成功有魅力的主角,不只讓觀眾認同,也是讓這部影片讓人喜愛的原因之一。除了張牧之,我覺得劇中的另外兩位主角,黃四郎和湯師爺,無論他們是無惡不作的反派或是貪財怕死的小人,也都十分生動鮮明。三位主要的演員,姜文、葛優和周潤發,互相拼戲衝撞出非常亮麗的火花。姜文就不用說了,戲中黃四郎說張麻子「霸氣外露」,確實是非常適合形容姜文的一句話,他飾演的張麻子/張牧之,雖是土匪,卻有著理想和正義之心,看似粗曠,卻心思細膩不魯莽,我覺得這個角色,除了姜文自己恐怕誰也演不出來;在賀歲片檔期連演了三部大片,《趙氏孤兒》、《非誠勿擾2》和《讓子彈飛》的葛優,不愧是現今中國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他不僅很有觀眾緣是票房保證,他在這三部戲裡的三個角色是完全的迥然不同,他也都游刃有餘,在讓子彈飛裡把那個滿肚子歪腦筋,在兩強之中風往哪兒吹就往哪倒,但又有一點良心的湯師爺/馬邦德演得非常傳神又逗趣;至於被大家說是敗筆的周潤發,其實我覺得他雖然比不上葛優那樣的戲精,但在姜文那樣充滿強烈又搶眼的氣場之下,他並沒有被比下去,這個壞事做盡的土豪角色黃四郎,他用了比較誇張的演繹方式來表現,除了讓人發笑,有時很無厘頭的對話和一些小動作,反而讓人感覺他的陰險。另外要特別提一下陳坤,一開始他帶著帽子去迎接張牧之的時候,我根本就沒認出他來,過去我對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金粉世家跟像霧像雨又像風裡的少爺書生角色,被稱為中國四大小生的他,這次在讓子彈飛裡他不僅扮醜還演出反派角色,把六子活活說死那一段真是狠毒到讓我看了害怕,這場和鴻門宴兩場戲是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兩段。特別是「惡霸請土匪,項羽請劉邦」的鴻門宴這段,三位角色飆戲拼場,台詞句句都有弦外之音,戲劇張力十分飽滿。光從影片本身來說,讓子彈飛節奏快速、運鏡活潑,雖然特效很糟,但特效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讓子彈飛是一部和姜文過去的作品都不一樣的電影,熱鬧有趣、塞了很多一部好看的電影所需要的元素,有英雄和壞人的對抗(而且英雄贏了),有幽默笑料,有曲折的劇情,有精彩的演出。單單這樣看,這的確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

但如果這僅僅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那麼讓子彈飛就不會在中國掀起如此巨大的討論和風潮。我在這裡不討論劇情留下的許多迷霧,像是最後黃四郎到底死了沒,張牧之的兄弟們和花姐到底有沒有出賣他,湯師爺到底騙了張牧之什麼事,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說法,我不用去想個合理的解釋,填補顯然是姜文刻意留下的問號。我想講的,是這部電影的弦外之音。姜文的電影之所以特別,除了獨特的風格,是他要講的,往往都不是表面的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非常非常多關於讓子彈飛的討論,大家對這部電影底下埋的梗,各有各的解讀,特別是政治性的解讀又是最熱門的一種。之前有篇訪問劇組的文章,對於觀眾各種風風火火的猜想做出簡單的澄清,姜文自己也表示這電影沒有這麼多有的沒的暗示。不過如果你真的是那樣的意思,偷渡到電影裡去,難道你還會歡天喜地的承認嗎?下一秒就要被抓去北大荒勞改了吧。這部電影有太多可以聯想的地方了,每個人看的角度也都不一樣。我有看過各種不同的說法,目前為止我看過最合理的一篇是講讓子彈飛其實是在講關於中國電影現況的,也有像是什麼黃四郎是美國湯師爺是台灣這類穿鑿附會很牽強的。反正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還有一些故作清高政治敏感的人,跳出來指責大家過度解讀,說看電影就看電影還要牽扯政治。當然要這樣想也沒什麼不可以,只是硬要說根本沒什麼隱喻的話為免也太睜眼說瞎話。

我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就寫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第一個略過我心頭的感想。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當初審查電影的廣電總局,審查員是在睡覺嗎?還是他們蠢到看不出那顯而易見的畫面和幾乎衝出畫面的言下之意?這片子儘管加了很多搞笑橋段,每次要說什麼正經的,就讓湯師爺來搞笑一下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像是那個「那年我17歲,她也17歲」、「有這個必要嗎」,不過這部電影就像張牧之一樣「霸氣外露」,藏都藏不住,根本不該上映的,這活生生的就是一部最破壞中國社會和諧的電影啊,不知怎地廣電總局的笨蛋就是沒看出來,真是可喜可賀。我之前在趙氏孤兒那篇的留言裡提過,我一直覺得姜文是個你不准我怎樣,我就偏要怎樣的導演。可是鬼子來了的前車之鑑,也讓他學更聰明了,他要站著把錢掙了,這回他變個法兒,把那些波濤洶湧的寓意,用看似搞笑的畫面和星光閃閃的卡司,偽裝成一部沒什麼野心的商業大片,還去演了建國大業,和那些滿是外國籍的中國眾家大明星們(他是自己也),去拍中共馬屁,一副愛黨愛國的模範。而等到廣電總局終於發現不對勁的時候,讓子彈飛已經在中國民眾的心中引爆了一些這個政府絕對不想要他們的民眾擁有的想法,這時候拉再多場次派再多五毛上網去攻擊這部電影也已經來不及了。

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一部借古諷今的絕妙寓言,講述的是革命的理想與現實。姜文更動劇中的時間點,使它比原著往前約10年到了1920年,又變動黃四郎的名字,這絕對不是一時興起或者毫無意義的。這電影講的是中共以前最愛搞的農民起義革命,無產階級百姓武力鬥爭大地主的戲碼,只是這裡無惡不作的惡霸大地主,我覺得很明顯的就是在講中國共產黨。先說我並不住在中國,我也沒去過,我對中國的了解來自書上和新聞和網路,我知道有些中國網友有在看我的部落格,如果我對你們的國家有什麼誤解還請見諒,也歡迎提出討論交流。在台灣的我們,如果只看中天或TVBS這些紅通通的新聞台,八成會覺得中國真是個富饒、強大、人人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偉大國家。可事實上,我倒覺得他像是個沒有出氣口的壓力鍋,這壓力堆了太多卻沒有釋放,隨時都要爆炸。只要看這一年越來越多的暴亂,隨便一個事件都能引起上萬人的暴動就知道,中國人民也會憤怒的,雖然他們的怒點,很明顯的比其他地方的民眾要高出很多。這些壓力來自於日異懸殊的貧富差距,幾乎失控的通膨危機,還有層出不窮的貪污腐敗跟一連串不公平的事。張牧之跟衙門外的百姓說他來這裡要的就是公平,因為這個凶險的鵝城,也就是中國,充滿太多不公平的事,冤鼓沒人敲都長了藤蔓了,「誰敢有冤」,花姐說「黃四郎要誰死,誰就得死」,這個政府要抓你就抓你,用莫須有罪名關你,雙規你,太多了,這個國家有太多不公平之事了,百姓除了逆來順受也沒有其他辦法,因為你要怎麼對抗這樣龐大的惡勢力?裡面那段出發勦匪的戲,在那一整面飄揚的鐵血十八星旗前,每個人雄糾糾氣昂昂的踩著正步,向百姓們保證一定要把張麻子逮到給大家過好日子,多麼政治正確啊,不過那全是謊言、作秀。電影裡頭的官沒一個好東西,一開始馬邦德上任搭的火車是馬拉的,馬拉火車這的確是有歷史根據的,但馬拉著列車載著買官收賄打算借當官大撈一筆的爛官要去上任,就像是在諷刺馬列主義下的中國官員都是些貪官汙吏一般。黃四郎收服像張牧之這樣的異議份子用的手法是「請客、殺頭、讓他做狗」,那不就和中共的統治手段一樣嗎?用武力和恐怖恫嚇民眾,讓溫影帝之流的出來給個小恩小惠,洗腦人民不會反抗只會聽話。之前的縣官把稅收提前收到90年後,也就是2010年的現在,這也不會是天外飛來一筆。片尾疑似背叛張牧之離開他的兄弟們和花姐,同樣坐著馬拉的列車,興高采烈的說要去上海,連像是黃四郎的身影都出現在車尾巴上,猜猜怎麼著,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舉行第一次的黨代表大會,通過了以馬克斯和列寧思想為行動綱領的黨綱。那句「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有在關注中國今年紅潮現象的朋友大概會知道,浦東可是有著好幾個紅色旅遊景點的地方,讓我覺得有點在諷刺革命這件事,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對象是誰,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電影裡有提到,張牧之從前跟隨過松坡將軍。松坡將軍是誰,就是蔡鍔,這表示張牧之他參予了辛亥革命。而黃四郎,除了他不斷的提起和蔡鍔有情的小鳳仙,他也提過曾和張牧之有過一面之緣,兩人對於日本文化的切腹都有認識,黃四郎手中更有一顆和當初在辛亥革命中引爆的同樣一批的地雷。這在在表示,黃四郎也是有參予當初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辛亥革命的。只是兩個同樣參予了革命的人,張牧之和黃四郎,一個因為「和這幫人玩不起」所以淪為山匪,另一個則是藉由革命後的混亂局勢割據一方大富大貴,這就是革命之後理想主義者和投機分子的不同之處了。理想主義者自始至終都是理想主義者,張牧之又帶領了一次革命鬥垮黃四郎,自己到最後連個椅子都被搬走,這就是革命的現實。而投機份子黃四郎呢?雖說他在鵝城敗的很慘,可他還是去上海要另起爐灶了(如果片尾那個身影真的是他的話)。看看今年阿拉伯世界國家的茉莉花革命,大家起而革命都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了無法再忍受了,但是革命成功並不會帶著立即就有更好生活的保證,反而是另一個動亂的開始。那些把過去獨裁的總統送審或是逼其流亡的國家,像是埃及跟突尼西亞,現在也仍然動蕩不安。電影裡的鵝城百姓從此就能過著好日子嗎,也不一定,或許會來個更差的。但這就表示革命不該發生嗎? 當然不是,民主從來就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辛勤的用血汗灌溉爭取才有可能結成甜美果實。如果只妄想革個命就能從此天下太平那也太天真了,這是所有追求民主的人都要付出的代價。

另外有一幕我覺得很有趣,就是花姐拿著兩把槍,一把指自己一把指張牧之,她責怪張牧之把她和老二老三拆散了。張牧之問她恨不恨黃四郎,她說恨,問她恨不恨張牧之,她說不恨。張牧之勃然大怒問她「那妳還拿槍指著我!」,花姊回他「因為你是好人」。我覺得姜文在這部片子裡不只把矛頭指向了黃四郎這樣的極權暴政,他也批判了包括花姐在內的人民。鵝城百姓應該是這整個事件的第一當事人,卻反而像是黃張兩人惡鬥之下的棋子一樣。其實為了理想為了崇高的目標而去參與革命的人並不佔多數,大多數人參與革命,都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了,反正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再不反就要餓死了,所以跟著革命。因為革命是大破大立的過程,你不可能指望革命發生了,還能準時下班回家吃飯睡覺看電視,你勢必要有所犧牲,你可能犧牲了生活,可能犧牲了性命。一般人如果不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儘管你可能要當個奴隸,當個妓女,被你的國家蹂躪,生活在恐懼之中,只要日子還過的下去,就會用一種「反正這也是我的命嘛」的態度,繼續苟延殘喘下去,只要大家咬著牙摀住眼睛耳朵,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就好了。還有一些人,像是劇中由胡軍飾演的假麻匪,都已經民國好幾年了,他還不知道辛亥革命是什麼。所以像張牧之這樣的異議份子,他想要鼓勵大家一起來扳倒黃四郎,讓花姐這個從小就被賣入火坑,痛恨黃四郎的人,勉強還可以過下去的小日子過不下去,她就要拿槍對著張牧之了。她知道張牧之是好人做的是好事,可她槍口還是對著張牧之,因為她也沒膽或沒辦法反抗黃四郎。就像這些年在中國的許多民運份子、維權人士、上訪者,常會受到他們自己民眾的批評,說他們就是添亂的,破壞社會和諧的,跟外國的反中份子一起來破壞中國形象的,妨礙國家發展的,是中華民族的罪人。這樣的言論,先不說遠的,我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的動車事件都看的到。川震大家為什麼憤怒,不是因為天災,而是因為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害死了很多本來不該死的人,而這是官商勾結的結果。那些罹難者家屬當然有權憤怒,有權抗議,要求政府給個公道。結果一堆抗議批評的人被判什麼顛覆國家政權罪,還有許多事不關己的人跳出來說現在已然夠亂的了,你們這些父母麥擱鬧,有損國家形象,最噁心的莫過於余秋雨了,良心被狗吃了,寫出一篇〈含淚勸告請願災民〉的廢文,除了把中共歌功頌德一遍,重點是要那些因為豆腐渣工程而失去子女的父母們不要再請願了,套句台灣的熱門語,只能吞下去了。到了今年,中國高鐵,他們稱動車,發生了離奇的重大追撞意外,到現在到底多少人喪生受傷的確切數字都沒有,事故沒有做調查就把列車就地掩埋!這真是世界奇觀。中國鐵道部那種倨傲、視人命如草芥、推卸責任的態度,讓他們的人民真正的怒了,可是我又看到有這樣的言論:「動車是中國的驕傲,大家不要因為一點小意外就否定它」、「以前我們生日的時候才有肉吃,現在天天都能吃飽,這是國家對我們的恩惠,大家不要一直批評國家的重大建設」、「現在正是中國起飛的時候,發展難免有犧牲」、「大家一直批評也沒有用,只會讓外人看笑話」。政府讓人民天天吃飽算什麼狗屁恩惠,那是應該的!連讓人民天天吃飽都做不到的政府不配存在!讓外人看笑話的不會是批評政府的聲音,也不會是發生意外這件事,因為意外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會讓人看笑話的是你事後的處理態度,還有事前因為好大喜功人謀不臧而造成事故發生的原因。為了國家發展所以大家要忍耐,這不就是鄧小平說的嗎,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請問中國現在還不算大國嗎?外匯存底那麼多,大買外國國債,四處灑錢,全世界都要看他臉色,還不夠嗎?的確像上海、延海地區都富起來了,發展的多麼先進,那還沒富起來的呢?放給他爛嗎?人民難道不是國家存在的原因嗎?為了什麼樣的發展可以容許讓無辜的百姓死掉還不準喊冤的?說出那些言論,我實在不敢相信,或許他們是五毛吧我不知道,可這些人在腦子和良心上很顯然都出了點問題。就像花姐一樣,不去怪罪魁禍首黃四郎,反而去怪張牧之,這讓我想起之前在youtube上看過一個影片,說中國社會罹患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和認知分裂,人民為了求生存,所以只好讓自己去認同這樣的統治者,反過來指責企圖破壞這種狀況的人。電影中的民眾其實也是革命的現實,你發錢我就收,你發槍我也收,可就是不跟你去殺四郎,大家躲在一邊觀望。一直到張牧之殺了黃四郎的替身,大家確定有勝算了,才衝進黃四郎家搜括財物。那幾把在雨中倒下的萬民傘真是非常諷刺,大家心中不是都很不滿嗎?就是不敢出來做點事。姜文讓劇中的民眾都打赤膊穿黑褲,每個人看起來都差不多,代表的是人民這個概念的集合,而戲中少數穿著很好的衣服,摟著妻妾在打痲將那群人,那些就是既得利益者啊,錢也拿槍也拿,最後要衝你們去吧,反正老子有錢啊,這種事不關己的態度就像是現在很多冷眼旁觀民眾運動只顧明哲保身的那群上層階級人士。關於民眾在革命中的部分,我覺得讓子彈飛裡用比較詼諧的方式表現,讓看的人還不至於覺得會是在罵自己而感到坐立不安。畢竟參與革命,講得簡單一點,就像最後兄弟們跟張牧之說的那句話:「高興,可就是有點不輕鬆」,大部分的人其實都無法只靠理想而活的。

除了革命,我要講一個比較屬於個人主觀感覺的部分,就是戲中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隱喻。來自哪一段呢?就是六子在茶樓被逼死的那一段。六子被黃四郎的人逼死,這很明顯了吧。在六子墳前,第一個上去跟他說要為他報仇的人是老四。夫人的葬禮,相較於六子的墓碑是一個大大的六,夫人的墓碑像一個8,站在8後面假裝是張麻子的老三帶著九筒在那裡講話。8964,說我過度解讀吧,至少我看到的就是這樣。很多人看到那一段都覺得六子為免也太蠢了,竟然呆呆的被用激將法激死,那一段之所以讓人看的心驚膽顫的原因就是有口難言不白之冤的可怕,你知道事實為何,可是沒有人信你。就好像在中共刻意打壓清洗之下,現在中國90後的小孩八成都不知道六四的來龍去脈了,他們只信那可笑的「廣場上沒死半個人」、「是那些學生先暴力攻擊解放軍同志們,那些勇敢而仁慈的軍人都受傷了也不願反擊」諸如此類的謊言。六子很年輕很傻,他以為切腹明志挖出那些涼粉就能證明自己清白,結果落個死亡的下場。當初那些廣場上的學生也很年輕很傻,他們以為絕食抗議送陳情書悲痛的呼籲就能讓政府聽聽他們的聲音,結果落個死在子彈和坦克車底下的下場。張牧之/異議份子不就是這樣跟黃四郎/中共槓上的嗎?因為黃四郎跟中共都毀了他們最殷切的期待,未來的希望,讓他們就這樣白白死去。六子的仇報了,六四學生的呢?以後還有人記得,他們為這個國家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嗎?

雖然我越看越覺得這片不簡單,但搞不好人家姜文兩手一攤說:這些網路上的想法都挺有趣的,連我都沒想到,啾咪~(好吧我肯定他不會說啾咪這兩個字)是真的也不一定呢。不過不管大家用什麼角度去看去解這部電影,都能從中找到樂趣,找到自己想要的解釋,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這部片子如此受到歡迎的原因。在我看來,這片子的靈魂,還是最後張牧之對黃四郎說的那句話:「你和錢對我來說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這聽起來是多麼的沉痛,又充滿了最深刻的期盼與呼籲。或許這句話在某些人的心裡也種下了一點希望和理想的小樹苗,要把他們的黃四郎拉下來,毀了他的五代家業呢。不過,咦?毛鄧江胡,哪兒來的五代啊?第五代接班人也要明年的十八大才有的啊。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