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的經驗。前天甲仙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我正在前往台南的路上,火車一如以往的搖晃,沒有人感覺到地面又在晃動。直到火車在大湖停下來,車長用廣播宣布因為「大」地震的關係因此列車暫停。車上幾乎滿座的乘客一陣騷動,紛紛拿出手機打給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人,還有人拿出一台收音機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當時就在看這本書,男人和孩子顛簸前進,在一間廢棄的屋子裡尋找任何可用的東西和食物。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很怕地震所以會有點反應過度,外界情況不明又只能困在車廂裡動彈不得,我瞬間就把書中末世的景象和火車外的世界連上線,很無聊的想到或許外面的世界已經毀了,就如同望月峰太郎的經典漫畫《末日》一般。後來火車又開動了,但為了安全起見以時速三十公里的速度緩慢前進,我聯絡上媽媽,確定世界仍然存在,我們在十一樓高的家裡只有供桌上的鳳梨滾下來和一本書從書櫃上跌落的小小災情,我終於能放下心來。
如果我們懶的上網去查一本書在國外的評價和地位為何,通常有一個小方法可以用來做為下手買書前的判斷,看書商放到書裡的推薦文。通常一本賣的不錯的小說一定會印上斗大的銷售破幾萬冊啦,排行榜冠軍幾週啦諸如此類的數字化簡介,讓你知道這是一本很受歡迎的書,但受歡迎賣的好的書就一定是一本好書嗎?當然不是,這兩者之間沒有正相關,就像達文西密碼賣的呱呱叫,連本來不愛看書的人也要去讀一下以免跟不上潮流,但我就不覺得這是一本好書,充其量就是本可以殺時間的好萊塢電影式小說。還有一種是印上很多名人的名字來推薦,在台灣的話常看見九把刀啦張小燕啦小S啦趙少康啦這些人熱情推薦,最近更是連一堆聽都沒聽過的部落客的推薦也越來越多,連內文導讀或序都是部落格文章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很抱歉,這種書我是沒有興趣的,甚至會產生排斥,覺得你就是一本出版社操作之下的產物,你並不能帶給我什麼正面的閱讀經驗。當然這是我的偏見,或許我會因此錯過了很棒的書,但這種宣傳方式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扣分的。還有一種就是像The Road的,除了封底告訴你這本書得了什麼什麼獎一堆,書內的多達十八個書評更是驚人,當我看到一本書被這樣好的文筆的書評用力的稱讚推薦(相較之下我的評論根本就像國中生交讀書心得報告),我找不到不買不看的理由,即使在這之前我並沒有聽過這本書。
這是一本關於世界末日的書。講到世界末日的書很多,光是最近我讀過的就有Richard Matheson的《我是傳奇I Am Legend》、Max Brooks的《檔案Z World War Z:An Oral History of the Zombie War》、Stephen King的《手機The Cell》、Margaret Atwood的《末世男女Oryx and Crake》等等,描述人類世界因為病毒或是殭屍或是什麼其他原因而整個崩毀後的人性和生存問題,那種恐慌和真實感總是讓人感到不寒而慄。所以《長路The Road》講的並不是一個新的題材,但這卻是我看過關於描寫世界末日最棒的一本書,也是最可怕的。在大滅絕的數年後,一個男人帶著兒子,在一片荒無的世界中前進,他們的目的地是到南方去躲避寒冬。一路上他們除了食物匱乏,也要躲避「壞人」,還要面對環境的險阻。這是一個死掉的世界和星球,所有的生物都已經滅亡,少數倖存的人類也來日不多。兩父子沒有和大部分的人一樣用自殺來解脫,反而是在這個沒有希望的世界上選擇頑強的活下去,而且還堅持應有的道德,不吃人,在許可的範圍對他人伸出援手,雖然那樣的幫助是徒勞無功甚至是一種浪費。父親要大災難後才出生的孩子想像並記得這個世界曾經美麗充滿朝氣,儘管觸目所及盡是死亡與悲涼。
我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原文,光是看翻譯就足夠讓人感動。作者Cormac McCarthy被譽為是海明威和福克納的唯一後繼人,他的《險路No Country For Old Man》(曾被柯恩兄弟拿去改編成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an》還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是非常棒的作品。他擅長用洗鍊的文字來描述一個艱困的狀況,在長路裡這樣的特質更是驚人的呈現。這個世界毀壞的程度難以想像的可怕,對任何人來說死了都比這個世界好,但他卻可以用非常優雅的詞句使得這本書驚人的美麗,末世景象在他深沉的文字編織之下絕望又充滿詩意。特別是在用簡短的對話來描寫父子之間的感情,卻是十分深刻動人。他的極簡風格和描述方式讓我想起Annie Proulx,如果Annie Proulx的文字像尖銳的刀鋒,Comac McCarthy的文字就像是水漾的波光,用這樣的文字來構築一個文明的毀滅和世界的殞落,既溫柔又殘酷。另外要大力的稱讚一下譯者毛雅芬,我一向很愛看翻譯小說,翻譯的水準好不好嚴重影響一個外文讀者的感覺,很多好書就是這樣毀掉,但毛雅芬的文筆順暢用詞優美,我沒有看過原文,但我非常喜歡毛雅芬用中文將這本書呈現的方式。
昨天我對朋友們推薦這本書,其中一位有興趣的朋友問我他們為什麼堅持要活下去,這其實也是我的疑問。世界末日為什麼可怕,因為我們所知的一切都不復存在,而我們又可悲的渺小到無力阻擋。但是大部分世界末日都還是有一線希望,還有值得為之奮鬥努力的美好,至少太陽還會升起地球還在轉動,但在The Road的世界裡這些都不存在。地球就是死了,人類幾千年來的發展進化所建立的文明和社會完全死了,沒有變好的可能,對還在動的任何生物來說死亡只是很快就會降臨的事,一切都灰飛湮滅了,那麼文中的父子或是其他人類掙扎著活下去的原因是什麼?人類活著還有任何意義嗎?而他們所奉行的道德,甚至會對他們的生存造成阻礙,那麼還有堅持的必要嗎?我在過去一篇文章裡也大略提過這個觀點,在一個絕望橫行的世界裡為善的堅持是否有必要,以一個人的力量像狗吠火車一般試圖改變世界是否太過可笑,當然我並沒有很好的文筆和縝密的心思來探討這個太過沉重的問題,我只是寫好玩的,但是The Road裡面的絕境會讓人去懷疑這個問題,這並不只是唐吉柯德對抗風車的愚蠢浪漫,很殘忍的是,當生命已經沒有意義,賦予這個生命價值的道德是否也隨之無用,建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感情是否也只是廢物。
但我想McCarthy是懷抱希望的。在滿天沙塵,灰暗寂寥的天空下,父與子之間仍然用他們的親情照亮彼此所剩不多的生命,他們的目的地是南方,也是生存,而且是有尊嚴的生存,他們拒絕成為吃人殺嬰的一份子,他們的親情是這衰亡世界裡微小的燭光。最後孩子雖然失去了父親,但他得到另一個和他們有同樣信念的家庭,有男人女人,有小男孩和小女孩。或許過兩天他們就會死去,或許根本沒有未來,但至少他們在活著的時刻,都沒有放棄身而為人的尊嚴,無論有沒有人在乎或看見,他們自己心裡知道自己不辜負身為人的意義就已經足夠。
最近環保的話題一直發燒,但我覺得再多的數據都比不過這本末世寓言傳遞出來的驚悚景象,更讓人深刻的體認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或許這就是為什麼The Road會被認為是能影響後人足以傳世的巨作,他在書中展現出勇氣的本質,就像書封的宣傳那句令人震撼的話:「為了你,我做過最勇敢的事就是每天早上醒過來」,足以撼動每一個讀者的心。
書真的也是主觀的東西哩,現在一堆人都出書都寫推薦文,但真的有些書內容其實貧瘠的可憐,看完沒有任何收穫..,如果The Road讓你有些感動或感受那真的很棒^^,「為了你,我做過最勇敢的事就是每天早上醒過來」--這句我很喜歡^^
回覆刪除這句話很棒,但也很悲慘:(
回覆刪除看書或看電影都是主觀的東西啊,別人喜歡的不見得對自己的味,自己喜歡的搞不好別人很討厭。不過我只要看到某些宣傳方式就真的會讓我對這本書的觀感大打折扣,這也是一種偏見
我的高中同學最近出了一本書 從她身上聽到很多出版商宣傳包裝決策討論的內幕過程
回覆刪除對她來說推銷倒是其次 (她還滿享受賣書的新鮮的經驗)
最痛苦的是剛出道的小作家連寫作方向都不能自己決定 出版商會從頭到尾在後座指揮 = =
這樣出來的作品就已經不能算全是作者的心血了,很可惜
回覆刪除不過一開始沒名氣的新人,難免要先過這一關的吧,等到紅了才有想寫啥就寫啥的權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我十分喜愛這種「末世」主題的書,但被這本書的翻譯弄得相當痛苦,造成我在閱讀上的不順暢。例如「醒覺」(意思是睡醒)、「張敞」(意思是暴露、張開)、「提帶」(動詞,帶在身邊的意思)。還有一些我完全認不得的字(所以也打不出來啦)。
回覆刪除我在讀的時候是覺得還好耶。因為這樣讀起來不順暢真的很可惜,因為書裡要營造給讀者的氣氛也會被削弱了。
回覆刪除我覺得她的翻譯看起來冷冷的,就好像黑白電影時期那種穿著長禮服手上拿著長煙的女星一樣,不容易接近,但很優雅。就是給我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