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你不是一片獨特而美麗的雪花

最近在討論區有一股我不喜歡的風氣。除了硬要在看書這件事上強加什麼人生大道理的人以外,還有人宣稱:看書買書借書真是一件令人不好意思的事啊!老實說這幾篇看下來我只覺得這個討論串真是有夠無聊,你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何必去幻想別人會緊緊的巴望著你,希望能從你手上拿的那幾本書得知關於你這個人的一點一滴。朋友問問你看的書名就被你白眼,別人說你怪就覺得委屈,想看看你的書房還能讓你勃然大怒,一群過度膨脹自我的傢伙。

說穿了,這些一付很不耐煩的樣子的人們,只是想藉由抱怨「別人如果看到我喜歡什麼書就會誤會我是什麼樣的人就像在揭發我寶貴的隱私一樣」這件沒有根據的事,來突顯自己的優越感罷了。那個在圖書館對其他讀者品頭論足的人,更擔心的是別人怎麼看他的;那個抱怨被朋友說「你怎麼都看這種怪怪的書啊」的人,其實是暗暗驕傲於自己是多麼卓爾不群。還有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拿了尼采的就被人家說是宅的那位,gosh,連宅的定義都搞不懂是在說什麼宅,只是想現自己會唸這本書吧,書只是評斷一個人的眾多標準之一,很小一部分而已,我會看《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年文化的故事 Altered State: The Story of Ecstasy and Acid House》難道我就是夜店女王了嗎!

這些奇妙彆扭的心態,其實也不過就是認為自己是一片獨特而美麗的雪花而已,獨特到會受到大家的注意。但我要說一個殘酷的事實:你不是。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很特別,處心機慮的要和主流、通俗、大眾、受歡迎劃清界線,看看很多部落格的格主在自介都會說「我是怪怪的女生」、「同學都說我好怪喔~」、「人家都說很難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我都會有一些怪怪的想法」諸如此類,強調自己的不同,再搭配為賦新辭強說愁或是根本就不知所云的胡言亂語,還有對著鏡頭嘟嘴做鬼臉的裝可愛照片,當你所謂的怪怪表現是如此制式化的和其他1000人相同的時候,到底是獨特在哪裡?特別是有一些愛看書和愛聽音樂的人(當然不是全部的人,當然不是)常會有自己就是高人一等的傲氣,唸了一本別人沒看過的書,就覺得自己是內閣大學士了;聽了一個po出來大家都不清楚的團,就認為自己的水準高高在上;看到別人在看網路小說,不嗤之以鼻就怕有損自己的格調;看到聽聯合公園的人,不酸兩句偽金屬就不痛快。這種優越感存在很多人特別是愛說自己怪還唯恐別人來探聽底細的人心中,不過,嘿~你沒有這麼特別,沒有人會特別注意你在讀什麼聽什麼看什麼(除非你是湯姆克魯斯之類的)因為和你一樣的人到處都是,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塑造自己的標誌,越想跟別人不同越陷入相同的模式之中。所以請有這種錯覺的人停止這樣的想法,當然你要這樣想也沒有不可以,只不過對我來說這樣子想方設法維持自認為不一樣的社會形象、明明覺得自己很特別大家都在看我還要裝作好討厭會不會被注意的人生很累就是。

今天的我特別憤世嫉俗,大概是柯提斯史東那個陽光到刺眼的笑容和流著肉汁冒著熱氣的老饕漢堡讓我餓昏頭了吧!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Portishead - Third

發跡自Bristol的Trip-Hop音樂,一向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緩慢深沉的節奏,濃重的Bass,天籟般的女聲,黑暗,性感,甚至有些邪惡,屢次被歪國網友討論為「適合喀藥的時候聽」、「適合作愛的時候聽」的音樂,宛如「吸食毒品後的幻覺狀態」的音樂,充滿感官性的強烈聽覺經驗。我通常都是在深夜的時候,戴上耳機什麼都不想,隨旋律神遊,有時候甚至會縱容自己多喝幾杯酒來搭配一下,來一趟獨特又迷幻的旅程。

基本上Trip-Hop的鐵三角就像是從同一座山頭分流出來的三條河流,不僅皆來自Bristol,還皆系出同門,Massive Attack和Tricky都是前Wild Bunch的團員,Portishead的首腦Geoff Barrow則是Massive Attack的樂手出身。這三團中,Massive Attack一直都是我最熟悉也最熱愛的,無論他們的音樂如何變化我都是一路跟隨;Tricky在他多產的作品中,一度棄暗投明變身成Shaggy風讓我錯愕不已(為什麼做個心理治療會變這樣?那個心理醫生應該要拖去槍斃)幸好去年發的Knowle West Boy有扳回一成。至於Portishead,很遺憾的我認識他們的時間比較晚,當我開始聽他們的歌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長達10年的消聲匿跡期,我對Dummy驚豔不已,Glory Box更是百聽不厭,可是他們就這樣蒸發了,那麼久的時間,久到讓歌迷都覺得他們是不是在什麼精神病院中喃喃自語也不一定。還好,去年他們又推出了第3張專輯Third (14年只出3張,和Massive Attack的18年出4張,這些傢伙還真有效率啊~ ╮(╯▽╰)/)。當時我正忙著考試,誰出了什麼我無暇去管,一直到前幾個月想到要買,到處都銷售一空,幸好讓我在某個購物網站上搶到最後一張,這次無論如何我都不想再錯過他們了。

跟過去不同的是,專輯的節奏變快了,但也變的更豐富,在編曲上甚至讓人捉摸不定,混合了一些downtempo、downbeat、breakbeats、dub、synth的音樂原素,Third已經無法用Trip-Hop這個名詞來介定。但Beth Gibbons那顫抖的歇斯底里還在,Portishead特有的詭譎、冷調和陷入狂亂也都仍緊緊的攀附在我的耳中,只是更多了急促不安的壓迫感,偏執與沉迷。Portishead還是Portishead,他們的回歸沒有讓我失望。

在如今因為post-trip-hop的諸小團後繼無力,或者轉型成電子舞曲風(Goldfapp的第二張出來的時候我嚇到了,主唱是鬼附身嗎不然為何兩張專輯曲風變那~~~麼大),鐵三角又老是龜著不出關,再加上現在Trip-Hop已經進化到難以定義的地步,讓在90年代引領風潮的Tip-Hop音樂給人有點沒落的感覺了,但Portishead的Third又讓人看到一點希望之光。雖然不知道下一張會不會又要再等10年,不過相信當他們再出現的時候一定會帶來更加獨特和前衛的聲音,繼續迷惑每一個沉淪在這個奇情之旅的人。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衰腳神父 Nacho Libre

我記得我第一次看Jared Hess第二部執導的電影《拿破崙炸藥 Napoleon Dynamite》的時候,心中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啊!那乾淨枯燥的美國小鎮高中風景,特異的風格,其貌不揚的會被貼上校園freak標籤的主角們,不協調的動作和莫名其妙的台詞,全部攪和在一起竟然成了一部好笑到不行、宛如喜劇版的cult film,我馬上就愛上這奇特的喜感,Jon Heder在最後隨著Jamiroquai的歌曲如此專注如此認真的跳著舞為好友Pedro助選,讓我都忍不住想買一件VOTE FOR PEDRO的T-shirt來穿了! Jared Hess這個名字也馬上就被我加入必追的導演名單。

所以衰腳神父也是未上映就讓我很期待。雖然說和拿破崙炸藥不同的是這部片的卡司有了一個現今好萊塢的一線喜劇演員Jack Black,不過還是保有Jared Hess特殊的喜劇風格。劇情大概就是一位在教會的孤兒院長大的神父,為了要養活搖搖欲墜的孤兒院中的孩子,而下海去當摔角選手的故事。劇中的笑點比較直接,劇情也很單純,但人物還是一樣很有怪異的特色。劇中的主角Nacho在當了摔角手以後,雖然屢戰屢敗,不過他和搭檔Esqueleto一臉衰洨的被打被踢被咬,使他們受到觀眾的歡迎也賺了不少錢,改善了孤兒們的生活,但卻也小小的迷失在金錢和名氣之中。可是Nacho很快就回到原來的軌道,為了孤兒們而和最強的摔角手對戰,最後贏得大筆獎金,買了校車帶著孤兒院的院童和他心儀的修女Encarnación一起去校外教學(當然Nacho和Encarnación兩人只是單純的,幫對方加油,為對方獻上一碗精心排列的青菜,還要用華麗的動作淋上沙拉醬和nacho脆片以表達自己的清純無邪念的愛慕,最後在山頭和孩子們一起開心的微笑。這可不是阿莫多瓦的電影啊~)。就這樣,劇情簡單到不行,可是卻很溫馨單純,雖然在imdb的得分只有5.8,我覺得拍出來的感覺也沒有超過拿破崙炸藥,但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部可以讓人沒有負擔的哈哈大笑的可愛電影。

看起來很無厘頭的劇情,套句《致命ID Identity》台詞:「太誇張了應該是真的」,這部電影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摔角名為Fray Tormenta(意思是Friar Storm)、本名為Rev. Sergio Gutiérrez Benítez的墨西哥天主教神父,為了支持孤兒院的運作而開始其長達23年的摔角生涯,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幹,不過電影其他的部分就是亂編的了。雖然摔角一向給人的印象就是暴力、殘忍、做秀,連曾經當過拳擊手的Mickey Rourke,在接受訪問的時候還說過他過去是看不起摔角手的(但他也因為《力挽狂瀾 TheWrestler》的摔角手角色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因為拍戲接觸到摔角手的心酸面而改觀),但我覺得摔角手們在訓練比賽的過程中所吃的苦,和退休後伴隨而來的身體創傷和人生挫折都是真實而可敬的。Benítez神父用摔角手和神父這兩種互相衝突的角色來為孩子們提供一個避風港,其實是很溫馨的呢~看到Benítez神父穿著神父的服裝戴著摔角手的面具,面露微笑的樣子,實在很想讓人大喊一聲:

Nach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The U2.com Subscription Package

過去一直被U2歌迷狂酸猛譙的U2.com最近真是越來越爭氣了,送的東西越來越好,這次他們真是卯起來送,竟然把一些過去沒有發表的作品和b-side作品拿出來送給U2.com的付費會員,不是會員的想買還沒得買!!!可是要我一年拿50塊美金出來我還是有點計較的,唉呀人窮果然就是綁手綁腳的,可恨啊啊啊~~~

我想要逼賽那張,好多好物啊啊啊~~~(/‵Д′)/~ ╧╧

CD 1
(from the digital box set, 'The Complete U2')

  1. Levitate (from 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sessions)
  2. Love You Like Mad (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sessions)
  3. Smile (from 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 sessions)
  4. Flower Child (from 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sessions)
  5. Beautiful Ghost (from The Joshua Tree sessions)
  6. Jesus Christ (from Rattle and Hum sessions)
  7. Xanax and Wine (from 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 sessions)
  8. All Because of You (alternative version)
  9. Native Son (from 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 sessions)
  10. Yahweh (alternative version)
  11. Sometimes You Can't Make It On Your Own (alternative version)

CD 2

(from recent re-mastered albums and b-sides)
  1. Saturday Night (from Remastered Boy album, 2008)
  2. Trash, Trampoline and the Party Girl (from Remastered October album, 2008)
  3. Angels Too Tied To The Ground (from Remastered War album, 2008)
  4. Wave Of Sorrow (Birdland) (from Remastered The Joshua Tree album, 2007)
  5. Always (b-side to Beautiful Day 2000)
  6. Summer Rain (b-side to Beautiful Day 2000)
  7. Big Girls Are Best (b-side to Stuck In A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 2001)
  8. Neon Lights (b-side to Vertigo, 2004)
  9. Fast Cars (b-side to Sometimes You Can't Make It, 2005)

過去U2.com的爛是有目共睹的,除了什麼東西都要錢,它的線上商店賣的U2商品要不就是過時的(到現在還在賣思連古堡演唱會的紀念商品喔......太lag了吧你是官網耶!),要不就是訂了沒送到,到了尺寸不合,網上的消息比歌迷慢很多,甚至有錯誤的訊息(例如錯誤的專輯發行年份,oh God......)放出來的影片都不知所云(好吧不知所云有一部分的原因也要怪團員自己拍的怪影片,拍什麼泡綠茶!)每年要重新登記的時候總是會出錯(催你繳會費的時候就挺快的)後來被憤怒的歌迷駭客入侵網頁,在首頁留下超帥的畫面 "BaGoL Was Here",還被戰力超強的interference的網友拿來大酸特酸一頓做成 demotivational poster(超級好笑XD,ph值<1)



不過這次送這個超強的雙CD禮盒真的是扳回一成了吧......
另外,U2迷基本上都頗死忠且激進(不過我們ptt U2版的板友就不會,大家都是好人~)曾經有人在youtube上的某U2影片下寫了不好聽的評論,竟然在10分鐘之內就得到20支向下的手指,還有衝著他來的回罵,當時就有人說 " one of the stupidest things u can do is mess with U2 fans, they are the most united people on earth",我只能說這話真是中肯啊~上個月No Line On The Horizon剛發行,一向以刻薄聞名的網站pitchfork刊登出一篇充滿各式各樣負面批評詞彙的樂評將No Line On The Horizon批的體無完膚,結果憤怒鷹派的U2迷就進攻了。不是去留言版鬧這種小把戲,而是乾脆又駭客入侵,攻擊並癱瘓該網站。下次要攻擊U2的話最好先想一想以免...嘿嘿......

我一定要考上然後去加入會員啦!◢▇▆▅▄▃▂鬥╰(‵皿′)╯志 ▂▃▄▅▆▇◣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鰲拜沒有大鬍子

老實說,要開一個歷史的文章分類我有點心虛,因為雖然我對歷史很有興趣,不過也就是看了幾本書而已,一點專業度也沒有的,在幾個歷史類板我只敢閉嘴潛水看高手過招。這兩天,某位板友,平常的文章都挺不錯,不知為何一講到雍正就起乩,對任何人為雍正辯護的文章都口氣不佳的嚴正駁斥,被真正的高手高手高高手電的金鑠鑠,我在旁邊隔岸觀火是看得挺樂的嘿嘿~但這也證明一件事,那幾個板高手如雲臥虎藏龍的,而且還滿容易就大戰起來,文人相輕,對持不同觀點的人挖心刺骨,實屬危險之地,我小心觀戰就好了。不過,寒舍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到處敲鑼打鼓的宣傳也不是我的本性,所以就算寫錯應該也不會有強者來這裡指手畫腳的吧!反正這裡是我的地盤老娘愛寫啥就寫啥啊哈哈哈哈哈~~~ <(‵▽′)>

上個禮拜,我個人最愛陸劇前五名的《少年天子─順治王朝》又重播了。我從來都沒有從頭完整看完過,這部的DVD又非常難買(長期徵求中),而且重點是有十三爺啊啊啊(≧<>≦)(昨天十三爺...啊不對!王輝這次演的是安親王岳樂...和順治一起坐在炕上聊天那裏真是太帥氣了啊~(づ′▽`)づ~♡),所以儘管現在我正處在宛如兵疲馬睏、四面楚歌的戰場上的人生階段中,我還是決定要追這部劇看到完(只不過就是每個禮拜天少睡兩小時而以,OK的~)。這部劇有多棒暫且不表,等全部看完再好好來寫。

重點是,我那最近勤快健身自強不息的小弟(八成交女朋友了科科)一看到鰲拜出來就說:「又是一臉大鬍子,難道歷史上的鰲拜也是大鬍子嗎?」

小弟一言點醒我夢中人。對喔!為什麼電視或電影裡有出現的鰲拜都是這個大鬍子造型啊?從周星馳的鹿鼎記、黃曉明的腥羶鹿鼎記、根本就是平行世界歷史的大清風雲、唬很大唬不用錢的康熙帝國、前陣子才剛演完的少年天子─康熙王朝(老十三你明明就是好人臉還硬要貼幾根毛裝壞人沒有說服力),劈哩啪啦一堆的鰲拜都是長著飛揚跋扈的大鬍子,以前我怎麼就沒想到去找找畫像瞧瞧他長什麼樣呢?

上網一估果然有圖,果然,他沒有大鬍子......

鰲拜,瓜爾佳氏,鑲黃旗,康熙的四輔臣之一。本來軍功赫赫,還曾被封巴圖魯,不過後來擅權專政,結當營私,在康熙8年,康熙率領他培植的布庫隊將鰲拜擒獲,宣布他30條罪狀,本來應該要去菜市口斬頭給大家觀賞的,不過康熙念在他是三朝元老,將他革職沒籍拘禁,最後死在被拘禁的地方,年僅16歲的康熙順利鏟除尾大不掉的鰲拜集團。


既然寫了鰲拜,其他三位輔臣也快速簡單寫一寫好了。四輔臣之首是索尼,赫舍里氏,正黃旗。他的兒子是索額圖,他的孫女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死於康熙六年。他死前因為年邁生病不太管政事,所以雖然孝莊將他的孫女選為皇后,意圖拉攏他的勢力來對抗鰲拜,但來是讓鰲拜囂張了一段時間。


遏必隆,鈕祜祿氏,鑲黃旗。遏必隆個性唯諾怕事,鰲拜亂政期間跟他一起作亂,鰲拜被逮的時候他也跟著遭殃,被削去太師銜和公爵,不過最後還是讓他做公爵宿衛內廷,康熙十二年病逝。他的女兒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



第四個輔臣蘇克薩哈,找不到他的畫像。纳喇氏,正白旗。後來跟鰲拜不合,想說要鬥輸了所以請旨去守順治的陵看可不可以躲一躲風頭,不過還是難逃一死。鰲拜隨便瞎編參他24條死罪,最後和他的長子查克旦都被絞死籍沒,其他的兒子、孫子、兄弟的兒子(真衰)親近的部下等十幾人都處斬。不過後來鰲拜垮台,康熙又說那是鰲拜挾怨報復亂講的,蘇克薩哈雖然有罪不過也不到殺全家這麼慘啊~下令複官及世爵,讓他逃過一劫的小兒子蘇常壽承繼。

雖然中間扯很遠,不過本文就是電視電影的影響驚人,讓大家都以為鰲拜長的多橫眉怒目的(是說面腔也不是多好就是了= ="),其實他的鬍子只有一撮啦~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嗜血真愛 True Blood

從年初就一直在HBO和Cinemax狂打廣告的True Blood嗜血真愛,前兩天我終於看到了。在那之前我一直對這部影集充滿期待主要是因為:
1. 這是在講吸血鬼的故事
2. It's not TV, it's HBO
3. 這是《六呎風雲 Six Feet Under》的製作人/原創編劇Alan Ball的新作
4. Cinemax(現在叫MAX)的廣告做的很吸引人

不過看過前4集之後我已經不想看了。當然,這部改編自暢銷小說系列《南方吸血鬼 A Southern Vampire Novel》的影集並不是完全無可取之處。首先要稱讚的是片頭,在Jace Everett的Bad Things壞壞的歌聲中,快速剪輯不同意相的畫面和影片營造的詭譎氣氛非常成功,這大概是我看外國影集這麼多年以來最好的片頭之一;男主角Stephen Moyer飾演的吸血鬼Bill Compton憂鬱神秘,有時候呆呆的有時候又狠勁十足,特別是那雙勾魂的眼睛十分迷人;劇中的吸血鬼,不像Anne Rice筆下的那麼陰鬱優雅,反而是像Blade的吸血鬼一樣縱慾的歌德風;至於本劇的背景,則是設定在吸血鬼族群出棺之後,結合成社會組織,要向人類社會要求平等的權利,從電視上精明幹練辯才無礙的吸血鬼女議員,與其他議員和反對吸血鬼權利合法化的保守及宗教份子辯論,捍衛自己族群的權利,到吸血鬼和一般人一樣到酒吧商店買東西、出現在人類的對話和生活中,這種虛幻和寫實交錯的情境非常有趣,而吸血鬼們對自己權利的抗爭和引起的爭議,仔細一聽竟然和初期的同志平權運動有諸多相似之處,我想作者也有借喻之意。

既然看起來很有趣,那我不想看的原因是啥咧?女主角,Anna Paquin飾演的女主角Sookie Stackhouse,完全沒有我的緣。這當然是我個人的偏見,畢竟她可是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和因為本劇獲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實力派演員。可是我不喜歡她的臉,偏偏劇中有很多鏡頭都把她的臉照得很近,滿滿的佔據螢幕;我不喜歡她在本劇的演技,太用力又太做作(當然金球獎的評審們不這麼想);我不喜歡Sookie這個角色的個性,莽莽撞撞起伏不定。總之只要一想到以後的16集都要看到她我就覺得厭煩;還有劇中那種充滿原始野性的肉慾橫流,雖然MAX發揮亞洲HBO惡名昭彰的剪片精神,把片子剪得一乾二淨完全適合闔家觀賞(原來可是集集春宵的限制級)不過透過角色們的互動、對話、肢體語言、表情,和那總是汗濕的肉體,還是可以感受到滿溢出電視螢幕性的氣味,這是我個人小小的潔癖,我實在不喜歡這麼直接的感覺,所以同樣被閹割的很嚴重的《都鐸王朝 The Tudors》我看起來就覺得還好沒有不適應。

可是我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我覺得Sookie這個角色實在好像Mary Sue啊啊啊~~~<囧>
我和大多數有在看同人文的同好們都一樣不喜歡看到故事中有出現Mary Sue,偏偏正常向的同人文常常會有作者自我投射的Mary Sue角色,再加上通常會隨之而來的角色崩壞,讓我只要看到文中有原創女角的文就一律跳走不看(如果真的有Mary Sue我還會順便再不屑的青它一眼)所以Sookie一讓我聯想到Mary Sue,厭惡的感覺很快就爬滿我的全身。在原著的設定中(影集演起來也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波大無腦平凡無奇的金髮女侍,有著很老梗的超能力讀心術,總是穿著很緊很暴露毫無品味可言的服裝,卻能把劇中帥的不帥的吸血鬼包括Bill、Eric和其他幾個還沒登場的角色,還有酒吧老闆都迷的東倒西歪,有沒有這種道理!!! ╰(‵皿′*)╯ 難道只是因為她是處女(再過幾集就不是了科科)很好聞血很好喝嗎(最好喝的是嬰兒的血 by 壞吸血鬼三人組之一)

雖然Bill真的很迷人,但我實在看不下去決定斷頭不追了。很遺憾,因為過去只要是HBO出品的影集我都很喜歡的,沒想到我竟然會對True Blood做這樣的決定,唉唉......(一︿一+)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Taking Woodstock

李安的最新電影Taking Woodstock昨天已經發布中文電影名稱,不過很莫名其妙的是,李安竟然親手挑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叫「胡士托風波」。Woodstock在台灣的翻譯通常都是「伍茲塔克」,選了一個台灣的觀眾不甚清楚的中文譯名我是覺得很不喜歡。不過我還是很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除了這是李安的新作,內容還是描寫那在音樂史上赫赫有名的伍茲塔克音樂節,是當年還沒出生的我非常嚮往希望能親臨的音樂季(當然,除非我的抽屜會跑出小叮噹不然的話不可能)這部由Demetri Martin、Liev Schreiber主演的喜劇電影,是在描寫伍茲塔克音樂節的創辦人Elliot Tiber當初如何排除萬難舉辦伍茲塔克寫下音樂史上重要一頁的故事。李安當初會選這個劇本雖然讓人驚訝,不過從他在理性與感性、冰風暴、斷背山這些看似與他的背景毫無相關,卻能被他細膩又鋒利的完整呈現該時代的文化風氣,我想這部描寫60年代末嬉皮世代的電影是很可以期待的。而這部片也選在今年的8月14日,也就是伍茲塔克40周年的前一天在美國上映,台灣則是在9月,這是除了T4以外今年最讓我想看的電影。

伍茲塔克音樂節是在1969年8月15號到18號,一連3天在紐約州Bethel一個600英畝的農場舉行的大型音樂節,超過30位當時知名的樂手接連上場演唱表演,宣揚愛與和平,反戰與自由。雖然當時下著大雨,不過人們仍在滿地的泥濘中,一邊抽著大麻一邊快樂的歌唱歡笑著。那是60年代的最後一年。60年代是美國社會最不平靜也是最多彩多姿的年代,特別是中期以後,以柏克萊大學為中心開始的各式各樣社會運動如火如荼的在美國的每個角落蔓延進行。年輕人對上一輩主導的國家體系和價值觀提出懷疑與抗議,黑人民權、反戰、自由和平、社會公義,年輕人想要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社會。美國有一個最受歡迎的年輕總統甘迺迪,有影響人權運動最劇的金恩博士,有和蘇聯的軍備競賽,有白色恐怖,有政治陰謀,有越戰,有性解放,有搖滾樂,有嬉皮文化,充滿衝突,充滿對立,充滿理想,充滿熱情,任何經歷過的人相信都無法忘記那個矛盾混亂又美好的年代。大學的時候有個英文老師說他在60年代的時候也在柏克萊大學,當時大家流行的玩意他也都嘗過,當他回想到當時,臉上那個有點恍惚又無限懷念、沉浸在1968年的大學生涯時的表情,真是讓人又好奇又羨慕,這個對我來說只存在在電影和書本中的年代,他竟然親身經歷過!我想那段人生歷程應該是他最難忘的一段日子吧.....

期待這部電影趕快上映,讓我也感受一下那巨大的時代衝擊吧~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Massive Attack mv 介紹 -- 100th Window

1.Special Cases

導演:H5 (Ludovic Houplain & Hervé de Crécy)
2002年12月14號~15號在Watford拍攝完成。劇情就是在講兩個經過基因工程的人造人從出生到相遇相戀的故事。mv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從女孩出生到長大遇到男孩然後反推過去到男孩出生的過程也是用科學的方法製造 ,另外一個版本就是從男孩出生到長大遇到女孩再反推回去女孩的出生過程。前陣子有個以後人類可以用基因工程來篩選小孩的樣貌和體質的新聞剛好就和這支mv的內容略有相符之處(雖然說1997年的電影Gattaca更早就探討到這個議題)

2.Butterfly Caught

導演:Daniel Lévi
2003年4月2號~3號在倫敦拍攝。一開始我以為3D臉上身上的圖案都是用電腦動畫畫上去的,他只是做做表情而已,看到這張照片我猜知道原來是畫在他身上的!每一次化妝都要花上4個小時。劇情的話其實沒什麼劇情,就是他慢慢的變成一個蛾人(看起來還滿嚇人的),而且不管是歌詞或是mv內容,都和蝴蝶沒有關係喔^.< (有歌迷振振有詞的說誰說一定要關係的看起來很帥就好了!這樣講是也沒錯啦......)可以解釋成是一個人內心的黑暗面慢慢浮現,最後完全改變取代他成為一個完全的bad ass

我是非常非常喜歡這首歌的。在專輯的版本中原來有7分多鐘,放入精選輯時重新編曲成5分多鐘,拍成mv時又變成4分多鐘。不知道是否受當年的官司影響,我覺得3D在裡面看起來頗憔悴的

當記者問他這支mv是否有在反應他扯進兒童色情那件狗屎之後的心境呢?他說「並不是蓄意這樣拍的,那是導演的主意,但也是另外一種有如實現的預言不是嗎?我不會拿今年發生的事來折磨自己,我會變成一隻蛾,我會變的更醜陋、更黑暗、更寂寞和更無所求,因為這就是今年的樣子」 (看來他心情真的受影響很大捏~惜惜<(>.<;)> )

Massive Attack mv 介紹 -- Mezzanine

1.Risingson

導演:Walter Stern
1997年6月5號~6號在倫敦拍攝。這是第一支也是唯一的一支mv,有MA長期合作的一些樂手入鏡,包括吉他手Angelo Bruschini、Bass手Winston Blissett、還有keyboard手Michael Timothy。劇情的話就是一群人在屋子裡唱歌,突然有像是警察咕咕的人在攻堅要闖入屋子裡。有歌迷認為這是在講毒品對他們生活的危害,最後打開門走進亮光的Daddy G是決定離開毒品好挽救自己的人生,而坐在破裂的牆前面詭異的微笑的3D則是從毒品的快敢中找到了創作的靈感。當然,這只是歌迷的猜測,因為他們所做的音樂和背景的關係很多歌迷都會將他們的音樂和毒品扯上邊,但實際的情況如何就沒有人知道了 ╮(﹀_﹀")╭

2.Tear Drop

導演:Walter Stern
1998年3月25~26號在倫敦拍攝。這支mv大概是到現在都還有人會問的知名mv了,因為漂在子宮裡唱歌的嬰兒實在太詭異而歌聲又太美妙了,看過的人一定很難忘記,導演則是花了6個禮拜去做這個電動的娃娃。而這支mv也拿下許多的音樂大獎,包括1998年的MTV歐洲音樂大獎的年度最佳mv。
當他們上台去領獎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蠢事。頒獎人約克公爵夫人(沒錯是王室成員)因為上去致辭的時候致的哩哩落落,最後還假裝不知道Massive Attack是蝦米碗糕,結果MA這3個血氣方剛的男人一上台先是拒絕和她握手,還說「Someone's having a fucking laugh」,等到要下台的時候不知道是哪一個團員還說「Fuck you very much(oh man~雖然很粗魯可是我承認我有笑 <囧>)讓主持人在台上尷尬到要跳樓了。事後3D還超不爽的拿機關槍掃射說「What the fuck has she got to do with music for a start? If someone had told us that was happening we would not be here」。然後3D的父母還跳出來鞭自己的兒子「He was very well mannered and never got into trouble. He has never been to prison or anything ghastly like that<囧>

這支mv全部都是導演的點子,有人說這是在講墮胎不過也有人說這是在講出生的故事

3 Angel
導演:Walter Stern

1998年6月8號~10號在倫敦的Metropolitan Car Park & Old Goods Yard拍攝。不知道為什麼,這支mv當初拍好了卻沒有用,一直到11 promos才收錄進去。而他們的製作人Neil Davidge也有在裡面客串其中一個追著Daddy G跑的人

其實我覺得這支真的太讚了,Daddy G在停車場莫名其妙的被一堆看起來面腔很壞很不爽的傢伙狂追猛趕,那個表情真是「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啊啊啊!!!」的最佳代表。而且最後3D那個很GY的聳肩令我想到某部電影的台詞:
「你幹嘛要跑啊!」
「你追我才跑的啊!」
「你跑我才追的啊!」
如果是我半夜被一狗票這樣憤怒的路人追著跑我應該會嚇到哭哭吧......
有人是解釋為,這些追著他跑的人其實是他生命中的問題,他不願面對只會逃避,被這些問題壓到喘不過氣。不過當他鼓起勇氣去面對的時候,這些問題反而就逃之夭夭了。雖然很合理不過Horace Andy追到一半停下來對他唱you are my ange~~~l的時候還是讓我有點驚驚Q.Q的感覺

3D則是說「這支mv很好,不過沒有呈現我們想要的表達的意思」所以就這樣把它打入冷宮

4.Inertia Creeps

導演:The Wiz

1998年8月26號~27號在倫敦拍攝。劇情的話還很好懂,3D拍下自己的女人和另外兩個男人偷情的畫面,然後放火把他們都燒死了,最後還有出現三大袋垃圾就是裝他們的屍體囉~Daddy G和Mushroom演那兩個姦夫~害我看的時候一直笑不停。也有歌迷說因為mv裡面的女主角從某一些角度看起來很像男人(那個女人真的很醜縐紋又很多,嘖嘖......)所以其實3D放火燒掉的其實是他自己心中女性化的一面,歌詞裡一直重覆she comes則是他快要無法壓抑心中屬於的女人那一面在慢慢出現的意思。這個說法我不太相信,我想這首歌就是在講性愛而已,不過這樣的解釋也是很有意思的

這首歌是當初3D去土耳其玩的時候得到靈感做的音樂,所以充滿濃濃的中東情調,好多歌迷都一致認為這首歌很性感能增進情趣之類的( youtube上面歌迷的留言真害羞~歪果人果然作風都很大膽啊.......(  ̄ c ̄)y▂ξ)

不過重點就是3D在裡面真是又黑暗又性感帥到破表啦~~~>//////<

Massive Attack mv 介紹 -- Protection

1.Sly

導演:Stéphane Sednaoui
1994年10月23號~25號在紐約的華爾街和一個攝影棚中拍攝。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mv到底在演什麼,繽紛的色彩、奇怪的場景、充滿西方偏見的亞洲風貌,像是一部小型的意識型態式的電影。這部片在華爾街拍攝的時候,剛好Batman: Forever也在當地拍片。很巧的是,後來MA還有在該片的原聲帶中插一咖。

事實上,可能連團員自己也搞不懂到底在拍什麼東東。3D說「拍這部片子很困難,因為我們跟導演也不熟,一到紐約馬上就被丟去拍了。因為這隻mv是有種很時尚的感覺,我們事先並不知道,所以還因此小吵了一下」

導演後來自己說:「我們事先都沒有討論,他們充滿熱忱(至少我是這麼希望的啦~),等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們就在拍攝現場碰面。我有完全的掌控權,mv的點子都是我想的,是非常電影式的,就好像是幫一部很棒的電影拍攝電影主題曲的mv一樣」

Nicolette則提到:「拍攝的時候很好玩,就像小孩子在玩make-believe一樣,只是我們的服裝更棒!現場就像在拍電影一樣,我們有很多很特別的衣服,我進場的時候還要兩個人扶著我,因為我穿著那身和服,而且只能站在非常小的地方上」

2.Karmacoma

導演:Jonathan Glazer
1994年11月8號~11號於倫敦的County Hall拍攝。喜歡看電影的人應該一看就知道這支mv呈現了好幾部經典電影的畫面。例如Quentin Tarantino的Pulp Fiction、David Lynch的Eraserhead、Coen兄弟的Barton Fink,還有最主要的就是Stanley Kubrick的The Shining等。這隻mv被認為是第一支使用影片中人物的對話和背景的音效和歌曲交叉在一起的mv

當然就像大部分MA的mv一樣,劇情在演什麼並不是很好懂= ="。我想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在一家旅館中的房客,每個人內心的欲望和黑暗面誇張完整的表現出來。這首歌是3D和Tricky有一次在表演的後台又醉又high的時候 ╮(╯_╰)╭ 亂寫出來的......

當初在電視上播放的時候,有一些我覺得又沒什麼的畫面被剪掉了,到11 promos才又完整的收錄回去。被剪掉的包括站在床上的內褲男伸出舌頭,上面有釘一個應該是塔的模型之類的東西(我覺得那一幕很不蘇湖)、留鼻血的女人、走廊上的男人拿槍比著自己的腦袋、還有滿身是黑油的男人從肚臍裡拔出手指這幾幕

3.Protection

導演:Michel Gondry
1994年12月21號在巴黎拍攝。Michel Gondry一直是個很特別的mv導演,他的mv常會有很特別的創意,只要有他導演的mv我通常都會特別去注意。在Protection這支一鏡到底的mv中,他利用很多視覺上的錯覺和慣性的手法來拍攝。影片中的建築看起來有6層樓高,其實是六間房寬的,使用鏡子和鏡頭的投射來製造影片中的走廊和窗外來來往往的車流。而且這個建築物有的地方還可以移開好讓攝影機在每個房間移來移去,與他們第一次合作的Everything But The Girl主唱Tracey Thorn和演員們有的還是躺著拍的。而這支充滿巧思創意的mv也獲得1995年MTV歐洲音樂大獎的年度最佳mv

3D談到拍這支mv是很辛苦的:「這支mv是最難忘的因為它是最難拍的mv之一。在巴黎排演和拍攝的那兩天很辛苦,大家都被頭上腳下的吊起來,然後再從上面拍,好讓它看起來像是直直站著的。拍的時候還要用到起重機、滑輪來產生出想要的效果」。Gondry則是說拍這支mv他是想「把一鏡到底的mv推向另一個境界」。非常酷吧~

Massive Attack mv 介紹 -- Blue Lines

1.Daydreaming

導演:Baillie Walsh
1990年9月於倫敦拍攝的daydreaming是導演Baillie Walsh為Massive attack所執導的第一部音樂錄影帶,而這支mv和Just A Matter Of Time是MA所有的mv中唯二有前Wild Bunch成員Willee Wee入鏡的mv.

3D提到這首歌曲和這支mv的相配程度:如果沒有看到這支mv我根本聽不到Daydreaming這首歌,幸好我們找到Baillie幫我們把這首歌曲影像化

2. Unfinished Sympathy

導演:Baillie Walsh
1991年1月22日於洛杉磯的Pieco Avenue拍攝,這支mv在音樂錄影帶界的地位可以說是很不簡單的,因為它是一鏡到底拍攝手法的先鋒,The Verve的Bitter Sweet Symphony就是以同樣在街上亂逛的一鏡到底方式也是從這支mv獲得啟發的。本來導演是希望最後可以來個往下攝的廣角的鏡頭,不過因為他們已經拍了又拍拍了又拍拍了好幾遍攝影師累了 囧rz,最後就放棄那個想法就讓Shara一直往前走。雖然大部分鏡頭都在Shara的臉上,不過團員也是有入鏡的,只不過他們是一直跟在Shara的後面走,看不清楚臉但是認的出來

根據官方說法這支mv的導演是Baillie Walsh,不過卻謠言這支mv的真正導演是鬼才導演David Lynch,上網一咕兩種說法都有,就連之前NME有個單元叫令人震驚的25個真相也提到導演是David Lynch。這就怪了,因為團員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提到導演都是講Baillie,真不知這莫名其妙的傳言從何而來(雖然說Lynch的風格和MA的音樂還真的滿配的,他們的另外一隻mv Karmacoma也真的很有Lynch電影的味道),難道說是Lynch穿上Walsh外型的藍星人suit去拍的嗎?kero~

Shara Nelson談到在拍攝的時候說:「在那裡拍這隻mv真是個令人驚驚的經驗,不過Baillie就是有辦法讓你忘記旁邊發生什麼事,專心的在拍攝上,而且我又不是一個人,我有MA的團員當保鑣跟著我的」 (大概是Pieco Avenue的治安比較差所以讓Shara有點怕怕,mv裡入鏡的路人看起來是不知道也不在乎他們在幹嘛的)

3D則說:「一開始在剪輯的時候我們不太高興,因為本來以為會出拍到的效果沒有拍到。那是一鏡到底的鏡頭而且攝影師拍一整天都累了所以沒拍到一些東西(......),本來我們是滿失望的,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那其實是個很棒的mv啦~」

3.Safe From Harm

導演:Baillie Walsh
1991年4月在倫敦一棟廢棄的公寓拍攝的。這支mv中,主要出現的是Shara和3D跟Mushroom,我猜Shara應該爬樓梯爬的很累(攝影師應該也很累)重點就是3D和Mushroom演起壞人來還真的很讓人怕怕.....

4.Be Thankful For What You've Got

導演:Baillie Walsh
1992年1月在倫敦的Raymonds Revue Bar拍攝。一開始我看到這支mv的時候我還滿好奇當初這隻mv可以在電視上播放嗎?因為裡面的脫衣舞孃可是隨著輕快的音樂面帶笑容開開心心一件件的脫個精光啊啊啊~( ̄□ ̄)。查了一下果然當初是被禁播的,不過後來有被收錄在MA的11 promos裡才重見天日

3D在談到mv被禁的事時說:當Baillie提出這個點子的時候我們馬上瞭解我們將會面臨的挑戰,無論是對團體或對個人。我們覺得必須要去克服道德和偽善者的質問。有很多搖滾樂的音樂錄影帶都嘛是因為有性的存在而惡名昭彰(搖滾樂躺著也中槍了),這支mv是由一群不同性別和性喜好的人組合而成的,並不是要去冒犯什麼,而是要去正視(性的議題吧我想)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Blur set to play new version of 'Country House' live

從NME上看到,Damon決定要重新改寫他們很少也不太願意現場演唱的歌曲Country House,如果趕得及,他們還會在6、7月Blur的reunion shows上演唱

收錄在1995年Blur第四張專輯The Great Escape中的這首Country House,過去一直很不得Blur的緣,雖然這是他們的第一首冠軍單曲,還擠下宿敵Oasis的Roll With It,不過Blur卻很少在現場演唱這首,2003年沒有Graham(泣)的Think Tank巡迴演唱甚至連唱都沒有唱過這首。現在他們要重新徹底改造這首歌曲。Damon還說:If there was any song that I really wanted to exercise and be reborn, it would be that one, because, you know, it was such a stupid moment.

(不要這樣嘛~Country House是我的第一首Blur song耶~有那麼慘嗎?( ̄ー ̄;)......雖然說mv是真的滿蠢的......)

Damon還提到了這次的reunion:It's gonna be really beautiful, hopefully, fingers crossed. It's gonna be either really beautiful or the most horrific mistake ever!同時Blur也預計會先在一些比較大型的演唱會前先做暖場的表演

當初Graham離團的時候我真是超傷心的,去年宣布他要歸團的時候,我想我還小小的尖叫了一下,我只想對他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淚)~雖然這次reunion show之後Blur會不會再以Blur的名義繼續他們的音樂活動也不知道(希望會、應該會,因為他們也有說會有新作品,Dave也澄清他要離團的傳言,只是可能不是今年發新專輯,因為今年Gorillaz可能會發新專輯,Graham的solo album今年也會出),畢竟在空窗的時候,團員各自都有其他的發展了,像Alex就成了酪農大王(?)、Dave甚至還進了法律界要當執業律師,Damon和Graham的單飛事業也都頗成功。不過,跟世上許許多多的Blur迷一樣,只要可以看到他們再同站在一個舞台上,其實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無論他們決定如何,我誠摯的祝福他們一切順利

另外,NME那張Damon和Graham的照片真的太萌了吧(≧<>≦)
害我沉睡的腐女魂一瞬間熊熊燃起,嘖嘖......

國王與我

我說的可不是尤伯連那的那部電影,而是恐怖小說之王Stephen King

前兩天他的必需品專賣店在台灣出版了,我當然是想都沒想就買了(雖然根本沒時間看就這麼先擺著),這是他的城堡岩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看著都覺得有些奇怪,不是1月的時候才出寵物墳場嗎?那麼快又有新書出版?當然,這對我們金迷來說是很棒的事,只是和之前幾年也出不到1本的囧境相比,現在就好像在天堂一樣啊~*\( ̄▽ ̄)/*

我從高中的時候成為金迷到現在超過10年了。上課的時候冒著被老師抓包的風險也要偷看,大學的時候沒錢出去玩,只能躲在一個人的宿舍裡看從圖書館借的、老舊到冒著霉味舊書,那些讓我即使在高雄炎熱的夏天裡,也能感到一陣寒意的故事,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得把書的封面蓋起來否則會覺得毛毛的故事,讓我一直支持他到現在。他1999年他出重大車禍,我還寫信到他的美國出版社為他打氣。

在四季奇譚出版以前的是台灣金迷的黑暗時期。皇冠沒有版權的翻譯小說只能在某些圖書館找到,因為題材還有書中濃烈到對台灣讀者產生些許隔閡的美國文化讓他之前的書(例如午夜奇譚、惡夢工廠)都賣的不是很好,而讓出版商對他的書卻步。我們只能很辛苦的用不太好的英文程度看原文小說,看網路上熱心卻水準不一的翻譯,在網拍上搶發黃破舊的皇冠版珍品。經過那麼艱困的時期,看到現在他的書一本接一本的出中文版,看到網路上支持他說他的書好看的人越來越多,我的心情用高興來形容也不夠。

(來許個願,我希望看到魔女嘉莉、鬼店、玉米田的孩子這幾本的重新出版,出版社拜託了)

他會把一些我們日常生活發生理所當然的事,轉變成恐怖的惡夢。美國校園有名的校園暴力,他讓被害者擁有毀滅性的破壞力(我想當時一定有很多被欺負的學生也幻想過要怎樣讓欺負他的人死的很難看),對霸凌學生做最全面最驚人的反擊;每個男人都對自己的愛車當小老婆一樣的照顧,他讓車子活過來會吃醋還會殺人;在陌生的鄉間小路你轉錯彎可能就是多繞圈,他讓轉錯彎的倒楣夫婦轉進全是死掉的搖滾明星,觀賞永不停止的演唱會的瘋狂小鎮;每個人都曾失去過自己心愛的人和寵物,他讓他們活過來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新買的照相機會拍出莫名其妙的東西,最後來要衝出來殺死你;他的書就是這麼寫實又超寫實,讓你看完以後忍不住對身邊的一事一物都疑神疑鬼起來。

就因為他是以恐怖小說出道的,所以儘管他的書賣的非常好(曾有評論家說就算他出版他的洗衣單也會賣,嗯,至少我會買),他的故事也真的非常好看(不好看就不會有人要拍成電影,可是改編的除了幾部大部分都很囧rz,),他還是會被美國一些比較......嗯...「嚴肅」的作家看輕。2003年他獲得美國國家書獎的終身成就獎,就遭到不少作家和評論家的抗議批評,擁金和反金的兩方人馬打成一團(四季奇譚的導讀有一些報導)讓我真的為他感到很不平。他也不是只會寫恐怖小說,當他獲得銷售上的成功,有一定的地位,他也寫了他想要寫的東西,就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季奇譚,就像黑塔。他現在想要寫什麼題材就寫什麼題材,而不管他寫什麼東西,我也都還是會像當初一樣繼續的支持,繼續的買。至於認為他不入流的人,我只能說世事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對他的批評對我們這些金迷來說......

一‧點‧都‧不‧重‧要‧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這幾天黛妃與女皇又再重播了,雖然我已經看過兩次,但電視轉到的時候我還是又坐下來看了一次......

我記得是阿姨告訴我黛安娜的死訊的。當時我正在快樂的做著家庭代工,我阿姨衝進來跟我說:黛安娜係啊!我一時還摸不著腦袋:蝦咪黛安娜?對擠咧黛安娜?阿姨說:英國ㄟ黛安娜啊!我轉到CNN,畫面上是黛安娜和男友多迪法耶德出車禍的隧道,醫院前大批的記者,圍觀的民眾。雖然我身在離英國很遠很遠的國家,但也為她的過逝感到震驚

黛安娜是英國王室的奇蹟,也是王室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她和查爾斯王子童話般的婚禮,卻隱藏著背叛欺騙的婚外情;她是未來英國國王的母親,受到民眾熱烈的喜愛、熱心公益、名人交遊廣闊、一舉一動都是世界注目的焦點,卻也是熱情奔放、敏感多情、新聞不斷的古老保守英國王室的頭痛人物

在她驟然離世的當時,為英國社會投下一顆不小的震撼彈。The Queen就是在描寫黛安娜過逝的一周,英國民眾的反應,女王和王室與當時剛剛當選首相的布萊爾的互動和角力黛安娜在片中只有出現在電視的畫面,卻是片中影響每個角色的最重要人物,在當時,英國王室違背人民希望的對黛安娜的意外做冷處理,招致英國人民諸多的不滿,就連我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外國人,當時也覺得女王的表現為免太冷酷了點。然而雖然導演很想要以中立的立場、不偏袒女王也不偏袒黛安娜的角度來呈現當時的情況,但我覺得這部片有藉著布萊爾的口為在當時做法被受批評的女王講話。在劇中身為工黨領袖、贊成廢除王室的布萊爾面對幕僚對女王的嘲諷,竟也突然發飆說女王奉獻自己的一生給國家和人民,而且從未犯錯,而黛安娜最近幾年卻盡可能的去破壞女王所珍惜的一切。這或許也是編導在當時全英國為黛安娜哀悼而批判王室時,內心的感覺吧~

之前我有看一本很棒的書叫《瞧這些英國佬Watching the English 》,裡面有人類學家Kate Fox對英國人的民族性鞭辟入裡又幽默生動的描述,這部片子裡也看的到一些書上寫的道理。例如女王說英國人應該默默的哀悼,菲利浦親王很不耐煩那些民眾「睡在街上哭天搶地」,可是英國人當時做了什麼?他們只是默默的流淚、獻花這樣就足以被認為是「哭天搶地」的情況了,連當時他們的媒體也都認為英國人「前所未見,悲傷情緒的公開宣洩」「前所未見,情緒的公然流露」,也由此可見英國人個性的壓抑和不輕易展現出內心的感情。也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會表現出喜怒哀樂這些正常人都會有的情緒的黛安娜(查爾斯在劇中說的)才會如此獨特,如此受到英國人民熱烈的喜愛,卻不為謹守傳統禮教的王室所接受(像菲利浦親王也說不降半旗這是400多年的傳統)

這部片子的確十分精采。經由女王與當時才剛當上首相的布萊爾的交手,描繪出英國王室近代史上或許是最戲劇性的事件發生當時的各種反應。海倫米蘭的女王和麥可辛的布萊爾的表現都值得喝采,劇中人物的外型與本人也都頗為神似,像我和我阿母在看到女王出現的第一個鏡頭時都忍不住說:好像喔!而麥可辛,其實我之前並不是很喜歡這位演員的臉,不知為何他甜膩的笑容讓我覺得反感,他在《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裡面的造型還有我最討厭的鬢角(鬢角就是為什麼我很不喜歡看背景是設在美國建國的前100年的電影,因為當時的美國男人都有鬢角,我很討厭那玩意兒( ̄︿ ̄)),不過他的布萊爾,翩翩有禮、為了維護女王又要應付當時混亂的場面的從容不迫、面對女王的小心翼翼、最後對女王報告那一段面帶微笑的說出女王這幾周的行程試圖和女王「和好」,我很喜歡他的布萊爾,他的笑容突然也不那麼討厭了。在劇情方面,就像英國人一樣冷冷的,沒有很激動的場面,雖不算緊湊,但台詞都另有機鋒,仍然是很值得一看的佳片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Massive Attack 舊聞一篇

最近Massive Attack似乎很認真的閉關趕進度,所以沒啥新聞(除了那件很醜不知道要幹嘛用的外套以外)。既然沒新聞,那就來看舊聞吧!

2003年相信對每一個長期的Massive Attack迷來說都是很「刺激」的一年。在等了5年之後新專輯100th Window終於發行拿下首週冠軍、MA的世界巡迴演唱將要開始(就是不來台灣,哭哭)3D和Damon Albarn的反戰活動剛熱熱鬧鬧的開始,看起來似乎會是個很不錯的一年。然後在3月的某個涼涼的日子,突然傳來3D被逮捕的消息,而且還是很難堪的那種:涉嫌兒童色情的犯罪。我記得我當時看到新聞的的第一個感想是:我的媽呀!終於玩出火了!因為同一個事件被逮捕的另一個名人,是The Who的Pete Townshend.

事件就是在警方破獲的一個兒童色情照的網站中,在7300個信用卡號中發現了這兩個人的(變態戀童癖這麼多喔......都去死啦)。警察闖進3D在Bristol的家,東搜西翻的撬出一堆東西,包括一些古科鹼在內的一級毒品(老實說我不相信他有變態到會去看兒童色情照,但是毒品的話其實我倒是一點也不意外 ╮(﹀_﹀")╭ )。總之,3D就這樣坐著頭上閃紅燈的專車被銬進警察局去,審問了整整6個小時。當然他是否認自己有看過這些照片的,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信用卡號會出現在網站的記錄裡。然後,我們這位顯然覺得自己的處境還不夠糟糕,還想在火上多澆點汽油再丟支番仔火的3D使出必死自殺技,他很「大方」的告訴警察:雖然我一張兒童色情照都沒看過,可是我對色情這種事是很開放的,啾咪^.<~ (我知道3D還滿愛這檔事的,他說過他喜歡性愛也喜歡看別人性愛,他還曾和The Prodigy的Liam Howlett幫一部美國的色情片做過「電影原聲帶」,據說這部片有世界第一次的zero-gravity cum-shot←J殺毀?可是這種時候是說這個的時候嗎你這個笨蛋蛋蛋蛋蛋~~~)

總之,大英國協的鴿子們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扣了他的電腦後就讓他交保了。在他剛被逮捕的時候還沒有人知道Massive Attack的3D Robert Del Naja被抓的事,但讓他交保之後,警察咕咕就很大嘴的把消息洩露給太陽報,事件馬上傳的眾所皆知(太陽報:科科),3D的知名度又大大的提升了,只不過是很丟臉的那種。3D出來發表了一篇我看過他這輩子最正經的聲明:"I have never looked at child pornography in my life. I am fully cooperating with the police and I would ask everyone not to judge me prematurely. I have total faith in the justice system."

然後倒楣的事就像天上的鳥屎一樣一個接一個的落在他的頭上,包括他們原先預定要在紐西蘭舉辦的演唱會被取消了,因為太陽報跑到紐西蘭和澳洲的大使館告狀,所有工作人員的簽證都被取消和被拒絕入境,他們對外是說在3D的嫌疑被洗清以前他不會出國的.......(官方說法)雖然後來他們有收到大使館的道歉,說他們被錯誤的告知了,歹勢啦~囧>,可是演唱會行程已經排滿沒有機會回去再安排一場,錢也都賠下去了,歌迷的抱怨,更不要說排山倒海而來的指責和辱罵了
(好可憐~來給我惜惜~~ (  ̄y▽ ̄)╭ )

1個月之後,因為沒有找到任何的證據,3D沒有被任何罪名起訴的洗刷罪嫌了,風風雨雨的1個月結束了嗎?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影響,他們不控告隨便洩露消息的警察,因為要花太多時間和金錢。雖然演唱會繼續進行,但新專輯的銷售狀況則遭到重擊,而這張由3D自己負起製作責任的專輯毀譽參半,甚至毀多於譽。或許是上一張Mezzanine的威名震天,100th Window不一樣的風格和曲調,雖然為他們得到一些新的歌迷,不過老歌迷不習慣跑掉的也很多(但我可是一直都不離不棄的喔~~~(づ′▽`)づ~♡)而就是有人不相信他的清白,認為他就是個會看著兒童色情照打手槍的變態,在他們的演唱會上拿著奶瓶對他叫囂(不喜歡他還買票進場,嗯?)他回想當他踏進club或商店的時候,每個人都轉過來看他(對我來說這真是最大的惡夢)然後他再一個一個看回去想說:想說什麼當著我的面說啊(大家就在那裡你看我我看你,好一個尷尬的謀門特orz)諸如此類的鳥事

如果這件衰事有任何正面的意義,大概就是3D和搭檔Daddy G的感情修復了。本來已經瀕臨分手的兩人,因為這件事反而又重修舊好。在做100th Window的時候,Daddy G說他要去「照顧家人」所以離團了(好爛的官方說法,不過已經比Mushroom的「我不喜歡吉他」要好得多)讓3D和Neil Davidge自己去搞100th Window,其實MA當時已經快解散了。不過3D被捲進此事之後,Daddy G反而站出來強力的支持他。畢竟兩人從Wild Bunch 時期開始認識已經10多年了,再怎麼樣還是有感情的。Daddy G在一個2006年的訪問中說到當時他真的非常的同情3D,儘管他們兩人的個性有這麼大的不同,他甚至不確定彼此是不是喜歡對方,但是3D是他的夥伴,他一定要出來支持他(喔喔~( ̄︶ ̄)哩糾甘心耶~)3D也在訪問中說那幾個月他們講的話比他們過去兩年說的話還要多

這就是當時事件發生後的一些內幕,3D說2003年是他人生中最困難的一年。不過一切都已經過去囉~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第五張專輯要趕快孵出來不要再拖了啊啊啊~(o ̄皿 ̄)=o# ( ̄#)3 ̄)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No Line On The Horizon

大約兩個禮拜以前我終於拿到漂洋過海來的雜誌限量版了(可是沒有歌詞>.<,普通版的反而每首歌都有不同的譯者來翻譯歌詞),所以這兩週我幾乎每天都會聽個一、兩次。等了5年啊~終於又盼到U2出新專輯了。像他們這樣成軍超過30年的樂團,不但沒有去過養的肥肥的退休生活(啊~的確沒有退休,不過養的肥肥就......哎呀反正有瘦回來了科科),沒有換過團員,還仍然努力的在創作音樂(或者像某些hater所酸的:努力的在撈錢),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覺得自己可以當他們的歌迷真是太幸福了~

(上次和王彼得去看U2 3D的時候我就激動的像蕭查某一樣,應該有嚇到他╭( ′▽`)╯)

之前我在Rolling Stone的討論區看到有個歌迷形容這張專輯是「獻給跟U2綁在一起幾十年的死忠歌迷的專輯」(嘿~那不是我嗎~),我這幾天仔細的聽了以後,我覺得這樣的評論其實是不太公平的。這張專輯,的確沒有什麼可以讓大家在演唱會上萬人大合唱的k歌,但整張專輯的悅耳度是很不錯的,我沒有聽到有讓我覺得不耐煩想跳走的歌(前三張就有,特別是Pop那張= ="),即使不是U2的歌迷,對一般的聽眾也是來說也是很不錯聽的,不會太硬也不會流於通俗。

我一直覺得要用文字去形容音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我只能描述自己的感覺。我聽到他們想要改變的努力,在歌曲中加入了一些過去沒有用過的樂器,更豐富的編曲,在摩洛哥待了那麼久所帶入的中東風味,曲風的確是跟備受爭議的上兩張專輯很不一樣,或許消失的地平線這張不是像The Joshua Tree或Achtung Baby這兩張傳世鉅作的氣度恢宏和創意無限,但我認為在他們的專輯之中也算是不錯的作品了


至於專輯中的歌曲,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最有印象的就是第一首No Line on the Horizon,現在我最喜歡的是Stand Up Comedy,一首不知為何讓我覺得很有男人味很粗曠的歌曲,Bono有點霸氣的要求大家要為了你所愛的一切stand up。U2的招牌政治歌曲則是放在最後一首Cedars of Lebanon,雖然他聽起來不再像Sunday Bloody Sunday一樣的憤怒激昂,但是我很喜歡他這種有點無奈有點心痛的描述這個混亂的世代。Bono的唱腔變得比較多嘶吼,合聲的部分也變多了,而The Edge的吉他還是能讓人感到很過癮,Adam的Bass在主打歌Get on Your Boots則是最顯眼的焦點,而Larry,仍然是樂團最堅強的支柱,用他強而有力的鼓聲為這張專輯奠定厚實的節奏,our boys這次沒有讓我失望(現在要叫大叔了......)

總而言之,不管歌迷或非歌迷對這張專輯的爭執如何,我是喜歡這張專輯的。希望還是可以看到他們充滿活力的一直蹦蹦跳跳到地老天荒吧~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原文發表於2007年1月5號 ptt movie版)
********************************************************************************

鬥陣俱樂部無論是書或是電影都是我的all time favorite

You are not your job. You are not how much you have in the bank. You are notthe contents of your wallet. You are not your khakis. You are not a beautifuland unique snowflake.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你的銀行存款不代表你、你的口袋有多少錢不代表你、你的卡其衣不代表你、你並不是一片美麗而獨特的雪花。
Tyler says the things you own, end up owning you. It's only after you've losteverything that you're free to do anything. Fight Club represents that kindof freedom.
Tyler說,不管你擁有什麼到最後都將反過來箝制你;唯有失去一切,你才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Fight Club就是這種自由。

我個人認為這兩句話是這部電影的精髓

Ed的角色一開始是一個城市雅痞,住在精心佈置的公寓裡,擺設精心安排「代表你個人特質」的傢俱,精心打理的服裝,制式穩定的工作,綜合這一切所展現的不過是個和街上無數個路人相去不遠的形象。所以他有所不滿,只是顯然他有點懦弱的個性將不滿壓抑,轉而變成失眠。人生很無聊,電視轉完100台也沒有好看的,偽裝癌症病患的參加團體治療變成心靈的救贖,於是Tyler出現了,Tyler幫他做他不敢的事,炸掉高級的公寓住到搖搖欲墜的鬼屋,在客人的湯裡面加料,在卡通影片裡接入巨大陰莖的畫面,跟瑪拉的瘋狂性愛,四處搞破壞,在搖動的牙齒腫脹的眼睛斷裂的骨頭裡感覺自我存在和對一切不滿的發洩。Tyler不只是主角的黑暗面,更是所有現代人的黑暗面。

我們都被灌輸「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在現在物質至上的時代,大家都被物質所奴役。每天工作12小時買間好房子,買輛好車子,買個名牌包,買件貴衣服,為了這些東西,這些事實上可能並不真的那麼需要的東西向前進,使每個人的人生都變的像是同一家工廠出產的一樣,有何獨一無二可言?這些物質並不代表我們真正是個怎樣的人,但卻變成我們最大的生活目標,電影和書都對這樣的現象發出嘲笑的聲音,原著更是明確的點出:

我們這一代沒有大戰,沒有經濟大蕭條。我們的戰爭在精神上,我們的蕭條是我們的生活

看完電影和原著,我都忍不住要懷疑起自己的人生意義。當Tyler很過癮,問題是敢嗎?

的確Ed在裡面表現非常出色,一如往常的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從一開始的規矩逐漸演化到失控,但我不覺得小布表現很差,事實上他非常適合這種無俚頭的瘋狂角色,比他任何閃耀帥氣的角色都要更吸引我。他們兩個在Fight Club中跟彼此的演出所擦出的火花是在後來的電影中跟任何其他演員都無法產生的。

Fight Club在我心中的電影地位至高無上,以後看不到這麼屌的電影怎麼辦~~~

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

(原文發表於2008年1月30日ptt movie版)
********************************************************************************
(原討論串:[請益] 同志電影來推薦一下吧)

看到竟然有版友上來推薦Another Country這部24年前的經典同志電影,讓我忍不住想跟著推薦另一部我自己覺得的同志經典電影,James Wilby、Hugh Grant、Rupert Graves主演的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

20世紀初的英國,是同性戀還是犯罪及疾病的時代,兩個中上階層的年輕人Maurice和大學同學Clive在學校裡相識相戀,卻還是抵不過社會的眼光和壓力,Clive拋棄Maurice去結婚跟隨父親的步伐從政,而Maurice傷心掙扎過後找到自我認同和真愛

這部片擁有一部「美麗」的電影所需具備的全部原素。如果想看美麗的英國鄉間風景,如風景明信片的鄉間莊園、兩人翹課出遊調情的河邊草地劍橋大學精緻優美的校園建築、河上一面撐著長篙划船一面為柏拉圖的思想爭論,影片中的每一幕都像畫一般的動人

如果想看美麗的主角,這部片有當時僅27歲的Hugh Grant最俊美的模樣,有如雕像一般完美的臉。而且不同於他後來演出的角色多半輕鬆幽默,他在這部片裡Clive的角色有年輕學生理想又不切實的浪漫,也有因為擔心同性戀情曝光的不安,還有隱藏自己真情而選擇結婚的壓抑,以及身為政治人物的造作,這些個性的角色在他後來的電影幾乎都消失不見。飾演主角Maurice的James Wilby則把這個主人翁詮釋的更好,一開始對自己性向的懵懂,墜入情網以後的執著,失戀時的痛苦和失落,最後面對新戀情的掙扎和坦然接受,把主角的心境轉折詮釋的很深刻,James Wilby也因為這部片子和Hugh Grant一起拿下威尼斯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獎

還有由Richard Robbins所譜的美妙配樂、James Ivory執導的畫面,這部片可以說是E.M.Forster的小說改編電影中最成功的一部。將當時同性戀者的壓抑與對自身性向的抗拒、英國社會的階級不平等,都有精確的表現。原著小說於1914年完成,帶有一點E.M.Forster自傳的色彩的小說(他也是劍橋畢業的),在他生前都因為題材的關係沒有出版(如果出版怕就是要落到王爾德的下場)一直到1971年書才見天日。台灣有1988年出版的版本,2002年又重新出版一次,新版雖然加入很多註釋,不過是大陸譯者所以很多用詞我都看的很不習慣

這部是我此生中看的第一部同志電影,因為當時年紀小被這部如詩如畫的影片所震撼,以致後來不管看過多少同志電影在我心中都還是沒有一部可以超越它。如果想看同志電影又想看美美的畫面,推薦這一部,比起後來有很多很陽光歡樂的同志電影,像墨利斯的情人和Another Country這樣有一點壓抑有一點惆悵的劇情還是會讓我比較有感觸

7/1更新
因為在公寓也有人討論到這部電影(應該是說這本書),所以我把我參與的討論po上來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很氣克萊,覺得他很孬,不過當時我很小孩看不懂,只覺得這部電影什麼都美得亂七八糟的。這部片還是我的腐女啟蒙電影。長大一點再看然後千辛萬苦去找到原著讀了之後,其實我反而很同情克萊。在當時的英國,同性戀行為是違法的,像克萊那種有身分地位的鄉紳階級,爆出這種事的話會招致身敗名裂的後果,就像王爾德一樣。他放棄和莫利斯的感情,其實我們不太能苛責他。電影裡還加了一段原著所沒有的情節,就是他們的同學李斯特因為和士兵調情被捕,醜聞的壓力讓克萊退縮了,把自己的性向壓回內心最深處,這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莫利斯,他一開始和克萊的個性是相反的,克萊熱情理想化,他會讀很多哲學的書,對美和愛有崇憬,對他被侷限在世人框架中的家庭和學校甚至整個社會都有一種憤世嫉俗的不屑;莫利斯則比較現實,對自己的內心懵懵懂懂,對未來有一條既定的規劃,大學畢業去爸爸公司工作,每天幾點吃早餐做幾點的火車,一切都安排的好好的,依社會的標準過著標準的 中產階級的人生。但到後來隨著年紀增長,克萊變的世故,接下家中的選區投身政界,娶了門當戶對的女子,他成為他以前不屑的那個人;反觀莫利斯在經過風暴般的開發之後(我是指情感上別想歪了XD),他願意不照規則去走,願意勇敢面對他和史加德的感情,他們兩個的轉變和對比很有趣。

另外還有莫利斯和史加德。我們都知道英國是十分注重階級的國家,階級存在於他們民族的血液裡(對英國民族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本很棒的書叫《瞧這些英國佬 Watching the English》)。莫利斯是屬於中上階級,而史加德則是下層階級,他們兩個的戀情不只是建構在禁忌的同性戀情上,還有兩人在階級上的差異。就是因為這樣 更顯得史加德最後為莫利斯留下來的可貴。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Nine Inch Nails新專輯!?

首先,NIN也要來台灣開演唱會了!可惜我還是不能去,哭哭>.< 然後是官網上的消息,新專輯Strobe Light要讓大家免費下載。那麼快就又要發了嗎?繼上次免費放送整張專輯供歌迷下載(我也載了,真是太感謝Trent)這次又要來讓歌迷嗨了嗎?

(而且上次他還很豪氣的說:謝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支持,這張算我的←真帥)

而且瞧瞧這陣容,唔,雖然很多大牌(哇!)不過怎麼有點怪怪的咧? ̄▽ ̄ ∥

首先看看那製作人,嘿,那可是美國前陣子最搶手的Timbaland啊~可是,以前都做像Justine Timbalake和Nelly Furtado這種舞曲風格的製作人怎麼會跑來跟工業金屬的NIN搭在一起咧?這根本就是把大象和白鷺鷥抓來交配的感覺嘛!

再看一下曲目,靠夭,這還是我熟悉的NIN嗎?難道Trent一早起來撞壞腦袋花轟了嗎?

'Intro Skit'
'Everybody's Doing It' (featuring Chris Martin, Jay-Z AND Bono)
'Black T-shirt'
'Pussygrinder' (featuring Sheryl Crow)
'Coffin On The Dancefloor'
'This Rhythm Is Infected'
'Slide To The Dark Side'
'Even Closer' (featuring Justin Timberlake and Maynard James Keenan)
'On The List (She's Not)'
'Clap Trap Crack Slap'
'Laid, Paid and Played' (featuring Fergie of the Black Eyed Peas and Al Jourgensen)
'Feel Like Being Dead Again'
'Still Hurts' (featuring Alicia Keys)
'Outro Skit'

這張專輯當然不會是真的(是說如果是真的那我還滿好奇會是怎麼樣的音樂......)
這又是另一個愚人節假新聞(有那麼一秒我有被騙到,嘖...) <( ‵□′)─C<  ̄⊿ ̄)
其他自己放出假消息的還有:Bjork將取代Robert Plant成為Led Zeppelin的主唱、Coldplay要和Brian Eno在無重力的情形中錄新專輯等等,其實被騙完以後想想都還滿好笑的。

(但要來開演唱會這是真的啊啊啊~~~)

看看台灣,Taipei Times的愚人節假新聞說團團圓圓那兩隻其實不是熊貓洗一洗就掉色,就有人跳出來紅臉粗脖子的說人家沒有新聞道德什麼的,去年BBC企鵝會飛的愚人節新聞怎麼沒看到他們出來說BBC怎樣,其實就只是好玩而已嘛,國外也很多愚人節新聞也這樣玩的好唄~ ╮(╯_╰)╭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大逃殺Battle Royale

今天懶的寫,而且我餓了,先搬一篇文過來

(原文發表於2008年10月7號ptt JapanMovie版)
*********************************************************************************

老實說我一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感想是跟大部分的版友相同:這是大人要報復這些無法無天的現代年輕人的故事。1999年原著小說出版的時候,日本正流行「高中女生亡國論」,其實主要的攻擊對象並不只是高中女生,而是所有的年輕人。成年人有許多都經歷過戰爭的摧殘,戰後的經濟蕭條,大家吃過苦日子胼手胝足的建立起日本的經濟王國(雖然現在泡沫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明顯的與過去不同的行事風格,不上進、不努力、過一天算一天,保守一點的成年人真的認為,日本會毀在這群不成才的年輕人手上,再加上日本的年輕人犯罪問題越來越嚴重,對他們來說年輕人根本就是像火星人一樣的難以理解,而且可怕。所以這本小說會讓大家覺得,不就是用誇張的方式要教訓教訓年輕人的嗎?你們得照我們大人的規則來走,不然就去死吧!

但是仔細看看原著,會發現作者高見廣春要說的可有另外一層意思,將整個層級拉高到政治的層面。為什麼要制定BR法這樣激烈的法律呢?除了讓大人們一嚐反過來壓制年輕人的快感和「這個世界仍在我們大人手中」的安全感之外,政府可以因此對人民有更大的控制。當人民在電視上看到生還的學生,或許神情恍惚,或許一臉驚恐,又或許完全瘋狂,一開始的時候大家一定會覺得:好可憐,他們還只是孩子啊(原著參加的學生只是國中生)但是再想想,嘿~這個活下來的可是優勝者耶~他必須要殺掉其他的同學才能活耶~每天和他一起朝夕相處的同學是怎樣被他殺掉的?等等的問題,久了就會在人民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對身邊的人開始不信任。當社會資本被破壞,人民就很難團結在一起抵抗政府,政府就能順利掌握人民。有點扭曲加強版的1984的味道。

至於電影版,由於一開始立BR法的原因就是明寫著因為青少年犯罪嚴重的問題,而且到後面也沒有其他的解釋,所以我也以為是深作導演對時下年輕人一種憎恨的表現。不過後來我看到深作導演的話我才想到或許我錯了:

「因為青少年犯罪率太高,才想「以暴制暴」,讓年輕人抗拒成人世界的墮落與腐敗(才拍此片),因為人生只有愛才能走下去。」
「因為當時日本面臨二次大戰戰敗悲劇,父母就教我要為國捐軀,但是沒有人告訴十五歲的我為什麼要這樣犧牲生命。」

深作導演並不是反年輕人的,他是幫年輕人說話的。大人總是要我們年輕人這樣做那樣做,卻不好好溝通理由,只是要我們服從命令,所以年輕人要反抗,反對這個高壓、保守、團體性的社會。整個班級就是成人社會的縮影,為了要生存下去,必須要踩著別人的鮮血前進,只是成人社會裡沒有殺人而已(某些特殊情況也是會的)大家有的自相殘殺,有的選擇自我了結也不要殺人,有的相互團結,像三村他們,但最後還是輸給純粹想殺人冷血的桐山了,這就是現實,努力不一定就會成功。最後兩位自始至終都相信支持對方的七原和中川活下來了,就是深作導演想說的「人生只有愛才能走下去。」互相猜忌、互相殘殺,島上學生所進行的殺戮只是在反映大人的行為而已,這其實是用暴力血腥諷刺強加自己的規則和價值觀在年輕人身上的成年人們的荒謬可笑。

至於第二集,我是覺得中心整個失焦。為了暴力而暴力,卻忽略暴力只是一種傳達方式,真正的重點還是人心。雖然說逃走的人組成反抗軍跟政府對抗的劇情我覺得大有可為,但是編劇卻沒有表現好,只能說深作導演的兒子功力畢竟還不及他吧!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東邪西毒

今天是張國榮過逝6週年的日子。記得6年前的今天,我在巡影廳的時候Andy跑來告訴我張國榮自殺了,我還當那是個惡劣的愚人節玩笑。不過很遺憾的,張國榮真的用了很激烈的方法離開了人間。後來梅豔芳也因癌症走了,我內心除了難過也感到震驚,我們這個世代的巨星竟然也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殞落,這實在是帶給我很多無奈的失落。

為了紀念張國榮,王家衛花了3年,找來張叔平重新剪輯,馬友友重新配樂(陳勳奇原來的配樂也還是有的),修復了從曾經淹水的香港沖印廠等地中搶救出來的舊拷貝,我個人最喜歡的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出了終極版,3月27日的時候在中國熱熱鬧鬧的上映了。眼看著王家衛很努力的四處宣傳,爆些當初拍戲的花緒,我實在好想看啊啊啊~~~不過因為版權的問題台灣會不會上映還是未知數......這真是令人心癢癢癢癢癢啊╰(‵皿′*)╯

這部集合了香港八大巨星的經典作品,應該算是王家衛電影裡比較好懂的一部了~~~(# ̄▽ ̄)
(有張國榮、梁家輝、林青霞、梁朝偉、劉家玲,張學友、張曼玉、楊采妮)
用充滿詩意的手法來詮釋金庸的作品,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還有王氏風格充滿意境的台詞,複雜的情感糾葛,大概是影史以來是最特別的武俠電影。

當初拍攝的時候,因為王家衛惡名昭張的超時和超支拍攝,為免出錢的老闆一直基基歪歪,找了另一個鬼才劉鎮偉來救火,以原班人馬拍了《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一部瘋狂搞笑毫無邏輯劇情可言的大堆頭賀歲片,雖然影評奇慘,不過票房卻很好。這種卡司的搞笑電影是要上哪兒找是不是?第四台每播我必看,就像那些播到要爛掉的「舊」周星馳電影一樣(不包括少林足球、功夫和長江7號等片),不管看幾次都覺得好好笑,台詞朗朗上口,比現在很多電影都要好看好玩多了。這樣想來,這部有如邪惡雙胞胎的東成西就,雖然和東邪西毒在評價和風格都在天平的兩端,但同樣也可以列入香港電影的經典影片之列。

現在的香港電影變無聊了,要不就是一堆長的很像又拍的不怎麼樣的黑道片(容我大聲的說,奪帥就是一部很爛的黑幫電影,爛到我和兩個弟弟都異口同聲的譙了出來)要不就是膚淺無內容的愛情小品,還有劇情不合理又不恐怖的鬼片,演員看來看去都是那幾個(淫照事件之後也倒了幾個科科),還成不了氣候,現在看來沒有一個能成為張國榮那一代的天王的接班人的(張柏芝是可惜了,有長相有演技,就是碰到冠c這件事恐怕翻身無望)。天啊!香港電影現在變成這樣,過去的榮景一去不返,讓我這個從小看香港電影長大的人實在感到無限的感慨。

或許這就是一個時代在慢慢凋零死去的樣子吧...

Zooropa

新專輯No Line on The Horizon等了好久終於入手了,現在有空都在聽這張
或許過兩天就擠的出心得了,今天要繼續搬家~

(原文發表於2008年6月8日ptt U2板)
*********************************************************************************

Zooropa這首單曲基本上講的是商業化的漫延以及媒體廣告的無所不在
歌詞還大量引用了不少名的廣告台詞
例如(更多的例子維基百科還有,這裡只舉幾個)
Audi — "Vorsprung durch Technik" "Lead through technology"
U.S. Army — "Be all that you can be"
UK Lottery — "Be a winner"
Toshiba — "Better by design"
United Airlines — "Fly the friendly skies"

現今的商業廣告隨處可見,我們的生活幾乎要被這些廣告及電視節目所構成的虛幻世界所佔領,延續ZooTV的概念,當我們只會透過電視那個小方框與外面的世界接觸,我們的視野是由電視節目所傳送的,那麼和動物園中的動物,觸目所及的僅是籠子以外的一小片空間沒什麼兩樣。而Zooropa這張專輯聽起來又明顯充滿比較多歐洲主流的音樂元素,因此使用zoo和Europa兩個字的結合,來表示這張專輯和這首歌曲的走向。

也有人提到這張專輯誕生於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所以也有一些受到當時時事的影響,共產黨在歐洲的勢力瓦解、東西德統一後的混亂、冷戰時代的終結,當時的歐洲正處在一個轉捩點之上,既有對過去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期許與不安,使得這張專輯顯的有些較以往的U2專輯不同。

但是我自己想的比較簡單,我覺得這張專輯是U2在當時成軍超過10年之後,團員自己想要的改變與突破。Achtung Baby已經是一張與眾不同的專輯了,或許他們想要試試看自己可以走到什麼地步,帶著一點玩鬧和戲謔的味道。雖然有不少人以Zooropa為U2走下坡的分水嶺(因為這張專輯沒有任何一首歌有成為冠軍單曲),我自己倒是挺喜歡這張有一點不一樣的、實驗性強烈的專輯。

說起來我比較喜歡90年代的U2(特別是90年代的Bono)
他們在90年代真的是rock stars
政治的意味沒有他們剛出道時在舞台上fuck revolution那麼強烈,也沒有21世紀那種人文關懷(而不是搖滾樂)到幾乎要反客為主的成為他們的標誌。90年代的U2很酷,很敢玩。他們敢穿上裙子畫上大濃妝、他們敢穿著village people的服裝跳著爆笑的舞蹈(好吧~或許Larry是因為有小辮子在其他團員手上他才去跳的不過他就是跳了)敢不侷限自己而去做不同的音樂,他們的演唱會ZooTV和Popmart精彩炫目到讓人興奮。有一點囂張、十分的瘋狂、有無限的可能性,完全就是rock stars,讓我非常的懷念那整個90年代有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