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你可以做得更好

有時候我在看一些電影都會感到很可惜。它們有很好的基本設定,但接下來卻沒有發展出相對應的好劇情,或者是有什麼不足之處。就好像蓋房子的時候搭了一副很好的骨架,最後卻蓋成奇形怪狀的樣子,有好幾個漏洞。我想要寫寫這些電影,這些電影不是不好,而是我覺得其實它們還可以更好。

Ψ 重裝任務 Equilibrium

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某個腦殘國家的統治者認為一切戰爭暴力和邪惡的源頭,皆是來自於人類擁有感情,因而使用藥物抑制人類情感,運用高科技和恐怖統治打造集權高壓國家,控制人們的思想。男主角John Preston原本是專門抓還有感情的「思想犯」的思想委員,但在一次意外中沒有服藥而導致他開始有感覺,並開始協助反抗軍對抗政府。

我一直都覺得背景在高壓集權政府下人民如何求生與反抗的題材和設定很酷,特別是這部片子還涉及了思想的控制,其實很容易在這裡面看見好幾部著名反烏托邦小說的影子,例如專門監視人民是否在感覺的部門叫真理部,就像那個那偉大的小說,喬治歐威爾的《1984》裡負責文化和教育洗腦的機構一樣;沒有感覺的話八成婚姻也是國家分配,整齊的服裝款式,每個人在社會的位置有嚴格的分類,又有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的味道;對於美麗事物的破壞,思想審查、燒書的行為,也有布萊伯利的《華氏451度》的感覺。這是一部低成本小製作的電影,有帥到爆的Christian Bale,和特別又帥氣的槍型打鬥場面,但我覺得重裝任務裡國家對人民的控制手段太粗糙簡單,如果政府控管人民的手段僅是用藥物壓抑感情,那麼發生意外沒有用藥而使民眾群起暴動的的機會太大了,即使裡面的思想委員再怎麼厲害也無法控制情感這個項目的。而這麼做的理由也太牽強,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有發生的可能性,不像那些反烏托邦小說帶給人們不寒而慄的真實感。關於「老大哥」的作品很多,重裝任務很可惜並不太深入也沒有特殊的觀點,如果劇情是當初到底為什麼這個國家會做出這種決定的過程、遭遇到的反抗都演出來,或許還會比較刺激一點,但說真的我怎麼想都不認為會有人贊成用壓制情感的方式來把自己出賣給政府,這種政黨要怎麼獲得政權得我實在想不透。

Ψ 血世紀 Daybreakers

因為一隻帶病毒的蝙蝠,使得全世界的人類都成了吸血鬼,沒被感染的人除了被親友轉變之外,則成了到處被追捕的食物。但是隨著人類的數量越來越少,替代性的血液研發又失敗,吸血鬼社會的糧荒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因為血液不足而造成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血液博士在尋找人造血的過程中與人類反抗軍有所接觸,想要聯手找出逆轉人類變成吸血鬼過程的方法,讓吸血鬼們再變成人類,以拯救世界不被毀滅。

這幾年YA吸血鬼電影一部接一部,但大多是言情小說式的人鬼戀劇情,我年紀已經不小了不會被慘白著一張臉的娘娘腔男生和幼稚的戀愛情節吸引,所以那些電影和影集我都不喜歡。不過血世紀裡的吸血鬼和這整部電影一點也不娘,裡面的全吸血鬼社會設定很有趣,我們看到路邊的小販賣的是血咖啡,車子有為了讓吸血鬼在白天也可以外出的裝備,還有把人類當成血牛一樣抽血的工廠,像抓流浪動物一樣抓人類的吸血鬼軍隊,無血可吸的吸血鬼們要不就是不吸血餓死,要不就是去吃其他的吸血鬼最後變成怪物。整部電影瀰漫著世界即將崩毀的悲傷與無力,冷冷的色調,這是一個在死去的世界,最後吸血鬼軍隊互相殘殺那一段很血腥也讓人很不舒服。而當時的預告搭配Placebo 的歌曲感覺很讚,更讓我非常期待。但是其實裡面的重點,也就是要找尋吸血鬼變人的方法太虎頭蛇尾,整部片子都很虎頭蛇尾,就好像編劇沒梗了一樣,而當初在由吸血鬼掌控整個權力高層的時候,沒有考慮食物控管和吸血鬼增加數量造成失衡狀況的設定也很誇張。感覺當時吸血鬼病毒蔓延之始,全世界大混亂和集體恐慌的樣子,還有從人類社會過度到吸血鬼社會的過程的劇情,會更加刺激和有戲劇張力。

Ψ 關鍵報告 Minority Report

在未來世界裡,因為三個擁有超能力的人所發展出來的犯罪偵查系統,讓政府針對還沒有犯下殺人罪就先被預測的人進行逮捕。犯罪防治署的隊長John Anderton平時負責的就是將這些被預視到會犯下殺人罪的犯人在他犯案前抓起來,以阻止兇殺案,卻被人陷害,自己成了被預測殺人的對象,因而進行逃亡,試圖找出關鍵報告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改編自Philip Dick的短篇小說,但是電影將其大幅改編,探討了幾個對科幻題材來說也不新鮮的問題,例如命運與自身的選擇,政府的權力與人權等等。大家都知道刑法講究的是罪刑法定主義,一個人有罪無罪,是取決於他的行為有無違法,但你可以接受政府因為你還沒做的事就將你逮捕以挽救另一條生命嗎?還沒有發生的事如何成為犯罪呢?而在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之後,自由意志和自我的選擇能夠戰勝命運的安排嗎?而命運可以被介入並改變的嗎?這些討論的點都很有趣,但是電影裡卻將它簡化到可以讓觀眾輕易看懂劇情的程度,原著裡一環扣一環的邏輯推論都被拿掉了,而且變動了少數報告的概念。以電影的設定來看,這套系統根本就行不通,因為三個人裡如果少了Agatha另外兩個雙胞胎就幾乎無法運作,而且他們的超能力也不是大家都有或是某個特定條件之下會出現,而是只出現在他們三人身上,那萬一他們死了以後這系統也要關門了?另外,Lamar是要怎麼陷害John,才能導致John去殺人,而被Agatha他們看見?從電影裡來看,Lamar似乎只是找個倒楣鬼,給他幾張John兒子的照片,然後等John來的時候跟他說人是他殺的這樣而已,這樣也說不過去。


 Ψ 我是傳奇 I Am Legend

就像血世紀,全世界因為病毒的失控蔓延而毀滅,沒有因為病毒而死的人,成了類似吸血鬼的怪物,只有很少數人沒有被感染而存活著。在城市裡,一位科學家 Robert Neville,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唯一的倖存者,將自己的家修建成堡壘,白天帶著狗狗出去尋找食物和生活用品,傳送電台訊息給可能的生還者,晚上則是想辦法不被吸血鬼們發現蹤跡,在無盡的寂寞裡努力的一個人活下去,還要想辦法找出治療被感染者的解藥。

改編自Richard Matheson的短篇故事,這部電影呈現人類在大災難後求生的境況和巨大的孤寂對心靈的影響,但是很可惜的是他把原著的故事改得很好萊塢式。原著裡的男主角不是什麼科學家只是普通人,他的生活也不像電影裡的男主角這麼嚴謹和舒適,而且也沒有狗相伴更加孤單,而原著和電影對於「我是傳奇」這個概念的詮釋更是天差地遠。在原著裡,男主角之所以是傳奇,是因為身為最後一個人類的他,白天出去獵殺吸血鬼掠奪物資,對於剛建立的吸血鬼來說,他就像是童話故事裡的惡鬼一樣,專門在白天出現取走人命,他成為新世界的恐怖傳說,他認為自己才是正常的其他人都是病毒感染者,但事實上當正常的數量遠小於不正常,那樣還能稱為正常嗎?而電影則是抽掉這一層概念,電影裡的男主角之所以會成為傳奇是因為他發明了解藥,能夠拯救還活著並且建立基地的人類,這樣顯得太直接而且無聊,而且為了幫那兩個人逃出去自我犧牲的劇情也沒什麼創意,另一個版本的結局,人類和那些吸血鬼共存的可能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Ψ 父後七日

改編自劉梓潔得獎的短篇文章,用詼諧的鏡頭,呈現台灣最獨特的喪葬文化,有矛盾也有衝突,有的則是匪夷所思,有的又意義深遠。但我想大部分有經歷過家人喪禮的觀眾都會覺得,好像描寫的太含蓄了點,有很多情節和儀式只是點到為止,沒有很完整的表現那種在親人過世的悲傷與誇張的葬禮儀式相互交錯伴隨所形成的反差,搞笑的地方顯得太刻意,像是罐頭塔那一段,是讓我覺得很可惜可以再加強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