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讀書小事記 1

最近看了幾本小說,但不知怎的好像都踩到了程度不一的地雷。我挑書的眼光變差了嗎?

殺人,不為什麼 Darum》

主角是位記者,過去曾是出版社編輯的他說,最可惜的莫過於看到一篇小說,有著很棒的開頭和設定,卻在故事進行下去的時候逐漸失去它令人驚奇之處,或是顯得後繼無力。我認為這樣的形容,用在殺人不為什麼這本小說上也可以成立。的確,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它的描述方式和鋪陳,也真的會讓讀者想要一口氣讀完,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但隨著一頁頁翻下去,開始出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發展,例如女檢察官把一個謀殺案的主嫌帶回家上床這種事,真的有可能發生嗎?他們的戀情未免太突兀了,為兇手脫罪的劇情既不合理又漏洞百出,這樣的轉折缺乏說服力。雖然最終揭露的殺人動機,我還滿喜歡的,但說真的也不用到寫一整本書來故弄玄虛的地步。如果扣除掉作者似乎想要滿足內心某種近似瑪莉蘇心態的欲望而做的劇情安排(女檢查官一看到初次見面的嫌犯就認為他不可能犯這樣的罪,還愛上他,違法犯紀的為他奔走),我會更喜歡這本書的。但重點是沒有這樣的安排這故事大概也就寫不下去了。

《家規 House Rules》

我不是很喜歡茱蒂皮考特的書。她的書常是帶著爭議的主題,而且容易閱讀,但常會流於煽情,還有為了產生讓人驚訝而在結局刻意安排的轉折。雖說我不喜歡,但她的書我也看了三本,分別是姊姊的守護者、事發的十九分鐘,還有這本家規。這三本書的模式和相同之處顯而易見。它們都有一個不尋常的主題:基因訂做的小孩和未成年者的醫療權、校園槍擊、亞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多人視角交替敘述故事;法庭戲;兩個角色發展沒必要的戀情;以家庭和家人為描述的重點;探討手足之間的關係;母親與子女的關係;對於青少年心理精彩的描述(但有時候會過了頭)等等。前兩本我雖不滿意結局,但整體來說我覺得還是不錯看的,不過家規卻讓我有一種老調重彈,而且變不出新把戲的感覺。我大概看不到一半的部分就能猜出謎底。看起來好像很重要的警探,到一半就不見了。不管是媽媽視角還是弟弟視角還是哥哥視角,一般人還是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敘述的語氣和方式都一樣。照理說應該是重點的兄弟情感,存在的很薄弱。雅各和西奧的關係讓我想起了梵谷和他的弟弟西奧(連名字都一樣),同樣有與眾不同、不太為外界所接受的哥哥,同樣是照顧哥哥的弟弟,梵谷和西奧之間的感情和牽絆,我光是看他們來往的幾封書信,就感覺比家規中用一本書來承現的雅各和西奧要深得多。想要寫自閉症對一個家庭的影響,讀者是能感受的出來,但想要寫法律的程序是否能一體適用在有不同需求的人身上的探討,卻略嫌表面。但是終於,雖然有點草率,不過我喜歡這本書的結局。


《死黨 To the Power of Three》

有些關鍵字一出現在文案和介紹裡,我就會進入不理性消費模式伸手去買那本書,不管到底寫得怎麼樣。像是校園槍擊,還有世界末日。死黨基本上就是這樣出現在我的書櫃上的,因為它提到了校園槍擊。不過我想看的校園槍擊是像科倫拜事件的那種,跟這本書裡提到的相差甚多。如果書寫得好看就算了,問題是看完之後我只覺得浪費了時間。用多人視角去呈現故事,也沒有讓每個角色顯得更立體;作者似乎想要塑造一個與外人以為的形象完全不同的雙面大魔王角色,根本也看不出來;想要寫同儕壓力和青少年的人際角力、彼此的競爭、三位主角的友誼,也都是蜻蜓點水而已;出現了好幾個看似重要但其實對劇情的進行沒什麼影響的角色,特別是彼得,佔那麼多篇幅,我本來以為他是讓幾個女孩子分道揚鑣的關鍵,結果也不是,他被描述的如此討人厭滿腦子只想著他的演藝事業,他到底是出來幹嘛的?最後領那個便當又有什麼意義?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從開頭就開始鋪陳的,好像整個事件背後有一個很重大的真相,一個影響了整個故事發展的秘密,結果那個真相太沒有說服力太過微弱,因為這樣的理由帶槍去威脅好友,最後搞到兩死一傷,實在是太中二又太小題大作了點。關鍵第四人也未免太可有可無了。整個故事想講的東西很多,但都失敗了,讀完只有強烈的空虛感而已。非常失望。


《殭屍不哭 Zombies Don’t Cry》

殭屍和活死人題材,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歷久不衰,有些作品描述活死人橫行世界的混亂,有些作品描寫人類在面對這樣極端狀況時的人性展現。也有一些像這本,打著活死人的旗子行青少年無聊幻想之實。於是這裡的活死人,會思考有感覺,沒有那麼迫切吃腦的必要,臉色難看可以化妝掩飾,搖身一變成了哥德風美少女,還可以喝汽水,再加上一個看似神秘但其實沒什麼作用和戲份的組織,跟一個無力的族群間對抗。儘管一連串不合理的事件發生,整個設定有很多缺陷,學校裡死了這麼多人卻好像沒人太在意一樣,到最後女主角可是左擁全校最帥的兩個轉學生來個浪漫亡命天涯之旅,讓我忍不住翻個大白眼給她。不過,它的角色對白和女主角的敘述很有趣也很幽默,大概是本書的唯一優點。最後封面那張圖跟黑暗救贖3的是一樣的。好啦我知道都是在圖庫買的,但只差一個禮拜出版的兩本書撞圖也撞得太近了吧!編輯們,美編能加油點嗎?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殭屍迷弟弟在書店看到殭屍兩個字,二話不說連翻都不翻就買下來,看來我們兩姊弟有相同的購物模式。但他看了之後立刻把這本書丟給我,而非加入他的收藏裡。我只能說不是兩個很棒的題材加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個很棒的故事。把惡搞的句子和劇情加入到原來的經典小說裡,一開始看覺得挺好玩的,一直看下去,新鮮感也不見了,只覺得硬塞進原故事空檔裡的殭屍情節很無聊,什麼少林寺學武功之類的完全沒戳到我的笑點,而且那種"你媽啊這根本是褻瀆我最愛的小說和我最愛的達西先生"的感覺越來越濃重,還沒看完就放棄。或許我比較老古板吧,我希望我的達西先生就只是達西先生,而不是一直講黃色笑話的變態大叔。但聽說作者Seth Grahame-Smith的另一部小說《吸血鬼獵人林肯 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要好多了,最近電影也要上映了,有機會再來看一下。


羅密歐與茱麗葉與殭屍》

至少換個書名好嗎? 


《愛莉森的打殭屍日記 Allison Hewitt is Trapped》

用部落格文章的型態來進行是這本書的特色。被困在書店地下室的女店員,用不知道哪來的網路上網,把殭屍橫行之後發生的事寫在部落格上,每篇文章後面都還會有同樣用不知道哪來的網路上網的倖存者留言。而這本書本來就是部落格文章的集結,因為作者就是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連載這個擬真的殭屍故事而成名,讓出版社簽下來出書的。前面在書店的部分很有趣也很刺激,但是一離開書店大家開始前進的時候故事就有點失控。女主角威能開太大了,這麼多事都發生在她身上而她都能化險為夷,然後還有空來談個戀愛。好吧或許我太挑剔了,如果主角從頭到尾什麼事都沒發生碰到殭屍就被吃掉了,這樣的劇情大概也不配成為一本書吧。同樣的,主角敘述的語氣很有趣,很粗魯但不做作,要是不要這麼多讓女主角像打電動闖關一樣的情節我會更喜歡這本書的。但結局有點虛弱就是了。


我發現這篇文章裡實在太多殭屍了,罪過罪過。

2 則留言:

  1. 換個書名好嗎?
    看到這句我就忍不住笑了。

    我曾經一度很喜歡茱迪‧皮考特的書,
    不過從換心開始她就有變不出新把戲,想變新把戲卻失敗的問題。
    而且她的書突然出了好多(應該說台灣出版社積稿太多),
    追到覺得很無力,所以乾脆就放棄了。

    我現在在板橋,發現板橋的圖書館似乎有熱愛史蒂芬‧金的館員,
    所以史蒂芬‧金的書好齊,好開心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哇,033同學好久不見!最近好嗎?

      我就是不喜歡茱蒂皮考特有時候會很煽情,太做作了。現在只有翻到有興趣的題材想在吃飯時間看些閒書的時候才會拿來看。

      我們這裡的圖書館金爺的小說沒幾本(不然就是一直借出去沒回來過),館藏不多,我拿書去捐的時候還愛理不理的,從此不爽捐書給圖書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