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會在一些討論閃靈樂團的文章裡看到這樣的一句話:「音樂不應該牽扯政治」,或是「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看似中立的話其實很可笑。會持這樣論調的人,要不就是真的極度厭惡政治,連談都不想談,只想窩在自己的小泡泡裡當隻快樂的駝鳥;要不就是對流行音樂發展沒有任何概念;要不就是,最有可能的,這個有鮮明政治傾向的樂團牽扯的政治立場不是說這種話的人的政治立場,所以用這種好像很中立,自以為理性的言論,來掩飾自己的反感。音樂真的不應該牽扯政治嗎?張鐵志這本《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就對這樣的濫調打了一個巨大的叉。這本書的時間線是從60年代開始的,一路寫到2003年新一波的反戰運動,作者張鐵志描述分析了各個世代的音樂(主要是搖滾樂)和政治以及社會現況的結合還有產生的影響,用這些搖滾史上的事件,來探討搖滾樂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風起雲湧的60年代,當時的美國無論是在社會或是政治,音樂或是文化,各種激烈的思潮和聲音不斷的碰撞與興起。年輕人受夠了這些長久以來把持國家和社會的官僚及老學者,奉行多年的體制對於社會問題無法有效的改善,反戰、種族歧視議題、社會貧富不均、人權、對愛與和平的訴求、性解放,年輕人和弱勢團體拒絕再忍受(也就是行政學上的新公共行政時代的開始),他們給了這些中老人和被他們所主窄控制的社會結構一根大大的中指,用遊行抗議來怒吼出自己的不滿。當時搖滾樂剛開始發展約十年,搖滾樂狂暴的聲音特性讓很多人都用這種音樂型態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訴求。而當時最強烈的議題便是反戰,許許多多的歌手例如最為人所知的Bob Dylan、Joan Baez、The Rolling Stone、The Who等等創作了許許多多的反戰音樂,他們不只是用歌曲和歌詞來控訴戰爭的殘酷還有對和平的呼籲,這些歌曲還深深的影響了當時的年輕人,使他們反省和深思,使他們也勇於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對整個時代的徬徨與不安,因而造就了遍地開花的學生運動與街頭運動,還有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
繼續往下推進,我們可以看到70年代的龐克搖滾興起,The Clash和Sex Pistols他們用離經叛道的行徑和粗野的話語,重新燃燒年輕人的能量,對社會和政府的問題大力批判,愛與和平的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恨與衝突,向主流價值作出挑戰;我們看到80年代自從柴契爾夫人上台之後,保守主義席捲全球(也就是行政學上的新公共管理時期興起的時代),柴契爾政府主張的將政府縮到最小,讓市場決定一切,徹底的顛覆了一直以來的福利國政策(我覺得我好像在寫行政學申論題XD),讓人民有更多的自由選擇和競爭,打造小而能的政府,然而這樣的政策卻造成貧富不均的問題更加嚴重,社會福利預算遭刪減,弱勢團體失去保障,政府的公共性概念遭到棄置,社會正義被忽視,一切都是以市場導向。這樣的狀況引起了許多音樂人的不滿,因而有了第一次音樂與特定政黨的合作(工黨),還有當時美國對於音樂言論自由的打壓;我們看到90年代那些英搖全盛時期的團體如何在立挺布萊爾的新工黨,到最後演變成對布萊爾第三條路的質疑與怒罵,還有對工人運動的支持。另外在全球化無法抵擋的潮流之下,音樂人是如何的跳出來反對以及大聲疾呼自己的立場,還有他們企圖吸引樂迷注意這個議題的方式,還有大拜拜式的大型慈善音樂會的反省,甚至電音界用「抗議+派對」的方式,和警方展開你追我跑的漫長抗爭,還讓青少年文化運動第一次被法律明文禁止的現象(這段故事可以看《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年文化的故事 Altered State: The Story of Ecstasy and Acid House》);一直到本書時間線的終點2003年,美國為了不存在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發動了伊拉克戰爭,而引起的新一波反戰朝。這本書我覺得在閱讀上,相較一些翻譯過來的音樂與社會的書籍順很多也容易閱讀,但是裡面有不少的專業名詞,對於一些歷史或是時代脈絡不甚熟悉的讀者可能就會有點難下嚥,但絕對不難懂,也無損這本書精采的程度。當然如果你嚴重的政治過敏或是只想輕輕鬆鬆閱讀的人就完全不推薦你看這本書來自討苦吃。
搖滾樂真的能改變世界嗎?我想在60年代的時候是可以的,但時至今日,我覺得已經沒有足夠的社會能量來創造和當時同樣的盛況和影響了。U2的Bono就已經放棄要用音樂來改變世界,他認為比起在體育館裡對著幾萬歌迷唱關於非洲的歌曲,不如他利用自身的名氣和那些真正握有政治實權的層峰人士對談更有效,所以近年來在他一直關注的免除第三世界國家債務議題上,他已經轉換角色成為一個真正的遊說者(他因此招致很多做秀的批評,但是我相信他真的想改變世界的心,他的付出遠大於許多只會坐在電腦後面打嘴砲的傢伙)。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音樂的力量,即使你不能用一首歌來挑起一場遊行和暴動,音樂人仍然可以用歌曲和歌迷對他們的喜愛而發揮影響力,或是喚起大家對某一個問題的注意。Radiohead對於反全球化的立場,讓他們的歌迷能夠去接觸和了解這個議題;Obama競選的時候美國演藝圈的大動員,用歌曲和廣告為Obama拉票,引起更多粉絲的注意,願意給這個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色人種的美國總統一個機會。音樂終究無法革命,但是音樂可以傳達訊息,改變價值觀和想法,激起改變世界的勇氣和熱情。正如The Clash所說的,The Future Is Unwritten,音樂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可能性。
Massive Attack這次來到台灣開演唱會,有去看過的人一定對他們的LED燈字幕印象深刻,特別是他們特地在地化的把那些字幕都翻譯成中文更是讓人驚喜。 Massive Attack在音樂上雖然比較少寫到關於政治方面的主題,但是他們一直都是非常關注社會及政治議題的團體,而且他們也常身體力行,參與過2003年的反伊拉克戰爭(親自去遊行,3D和Blur的Damon還一起買了雜誌的全版廣告控訴這是個錯誤的戰爭),他們也組織過反對美軍使用音樂虐囚的運動。所以當我在台灣媒體某一篇很不錯的專訪裡看到下面的評論有人又再講「音樂歸音樂,聽音樂還要想這麼多」、「MA並不是政治性的團體」、「被寫的好無聊」這樣的言論,我都覺得對Massive Attack是種污辱。他們把字幕特地翻譯成中文,裡面的內容是我們的新聞標題,是現在世界資源分部的狀況,他們藉由演唱會上的視覺效果,向我們傳達訊息,希望我們能夠從無知變有知,能夠做出反省與思考,這是他們向歌迷傳達自己的一種方式,記者寫出這樣的報導,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3D是那種會想要了解台灣的税制和社會福利這些政治到不能再政治的問題的人,他們積極參與政治活動,這樣的團體,為什麼還會有人會對他們說出「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樣的話呢?
音樂不只是唱些情情愛愛無病呻吟,音樂可以舒發人心中的感受,也可以表達想法,可以宣洩憤怒,可以傳遞理念,那麼音樂當然可以變成一股憤怒的力量,向世界的不公不義發出挑戰。如果你真的覺得音樂不該牽扯政治,你聽音樂純粹只是想要放鬆或是爽,那很好,你可以繼續去聽你覺得亁乾淨淨的歌曲,那是你的選擇。但是你也無權指責將音樂牽扯政治的人,當你說音樂不該牽扯政治的時候,你要怎麼解釋 Bob Dylan、John Lennon、Radiohead、U2、Coldplay、Blur、Beastie Boys、The Prodigy、Rage Against the Machine、The Rolling Stone、David Bowie、The Who、Green Day、The Clash、Sex Pistols、Massive Attack、Pearl Jam、Bjork這些不同世代的音樂人努力的將音樂和政治牽扯在一起的行為呢?誰說音樂不可以牽扯政治?誰說音樂的歸音樂政治的歸政治才是正確的?
因為音樂從來就不只是音樂。
久沒來這裡長的超不一樣! 好歡樂的背景!
回覆刪除我想他們的意思可能是音樂不應該只是政治. 不管是反戰, 反應社會現象, 訴說個人意見, 表達內心感受, 音樂不應該要有界限, 但是也不應該有黨派立場.
很多人以為政治=黨派立場, 他們敏感覺得討論社會現象的音樂是在銷售一種主關論調或是在為候選人拉票. 如果你寫了一首關於遠在伊拉克不知道自己為了甚麼喪失同袍的士兵心裡的疲憊, 你就是反戰份子, 你就是不愛國的民主黨, 你就是恐怖分子的助手.
有甚麼辦法可以讓大家在聽到音樂裡帶出的訊息時真的好好思考事情的本身而不覺得被推銷呢?
PS. 順便來懺悔一下
回覆刪除現在聽knocking on heaven's door已經體會不到Bob Dylan的原意了
只會想到Dean和Sammy放煙火的場景然後在沙發上滾來滾去大喊Deeeaaannnnnn~~~
我對不起他老人家 Orz.
我的blog開張一年多了才換一次皮,下次換要等明年(因為我懶XD)
回覆刪除在台灣,不管你的立場和想法為何,只要講到政治議題,似乎免不了就不要被分邊分顏色分黨派,比較無法理性的去探討一個議題的是非對錯。要讓大家在聽到音樂裡帶出的訊息時真的好好思考事情的本身,似乎有點困難XD
是說音樂與特定黨派的結合也是曾經發生過的(在英國),當然我們可以不認同這個黨派的政黨傾向,但是硬要擴大到說音樂不應該扯上政治這就是絕對無理的事了。
Bob Dylan那一代的熱情已經離我們現在太遠了...所以你要聯想到不那麼嚴肅的事他老人家會諒解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