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火線重案組每一季都有很好的評價,但是第四季的評價卻是最高的,Metacritic做的綜合評量裡,The Wire的第四季高達9.8分,21個專業評論裡有17個給予滿分的評價,「 史上最佳電視影集」、「 火線重案組將我們這個冷漠城市的黑暗面轉變成為電視史上的最高成就」、「 如果你一周只能看一小時電視,那就看火線重案組吧」,諸如此類的評價多不勝數。我想再多的好評都不夠形容火線重案組這部傑出的影集。
火線重案組第四季的主題,除了Barksdale集團垮台之後,取而代之的是更兇殘更沒有原則的Marlo Stanfield集團興起引起的腥風血雨之外,終於來到了盤根錯節的教育體系問題。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這句話很常聽到。這季主要的場景是在公立學校裡面,學校裡的學生也都是社會最底層階級的孩子,並且透過4個孩子,Michael、Namond、Randy、Duquan,他們的遭遇來看整個社會和體制的問題。但我覺得像是老師這些教育體制第一線裡的人也是很無奈的,他們也知道問題在哪裡,但是無力解決,只能盡力維持下去。教育的本質和理想,在現實的巨輪之下似乎成了無用的空談。裡面有一句台詞很驚人:「我們假裝教,他們假裝學,最後他們還是都會回到街頭去」。教育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無法對這些孩子有真正的幫助,變成只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非去不可又沒什麼用的地方,沒有真正的學習,那麼教育的價值在哪裡?對這些其實已經被大人們宰制的社會所放棄的孩子們來說,街頭的生活才是重要的,因為那是他們最後要去的地方,上學並不能幫他在街頭生存,不能讓他們有飯吃有家回,不能讓他免於恐懼的生活。而在上層的壓力之下,學校寧可停掉學生有興趣真正能學到東西的課來提升考試成績,成績上升,才有預算拿,學校才能運作下去。考出來的成績就算難看到不行,但只要有數字上的進步上層就滿意了,好像整個體制只重視數字,真正重要的,孩子是否真的學習到知識,教育是否能夠改善他們的未來與生活,反而變成其次,這是一個很可怕的錯亂。
當正式體制的問題看似無法可解,劇中有人想要開闢另外一條新路,拯救這些孩子們,就是在第三季裡想出毒品合法化的Colvin。他在第四季出現的時候,加入了大學教授的研究計畫。多年來在街頭與這個城市的黑暗面交手,Colvin是個能夠跳脫框架思考的人,這一次他則是提出了「街角孩子和階梯孩子」的想法。街角孩子就是會到街頭去遊蕩去參與街頭行動的小孩,而階梯孩子則是會乖乖聽爸媽的話,坐在門前的階梯不會到街頭鬼混的小孩。每個班級裡都會有不願遵守教室規的街角孩子,而他們在教室裡會惹事、破壞秩序,使老師為了應付他們疲於奔命,而守秩序想學習的孩子就跟著被影響到了。Colvin的構想就是將街角孩子從教室裡分離出來,對這些孩子進行社會化的過程,讓老師和守秩序的孩子可以不受干擾的教學和學習。這種做法,其實在別人眼中就是分班,就像以前我們國中的時候被能力分班一樣,被分到後段班的學生,就宛如被放棄一樣。但是Colvin和教授的計畫重點在於社會化。社會化就是一個人要如何學習扮演社會上不同角色,學習和接收各種社會規範、價值、行為等等,是個體對於社會的適應和認識。Colvin和教授想要做的,就是教導這些在班上調皮搗蛋的孩子,與人互動的方式、態度和想法等等,使他們能夠融入團體生活,當和其他人發生衝突時,會用想辦法用理性去解決而不是直接使用暴力,會去尊重並遵守一個團體的合理規則。當這些孩子再回到班上的時候,他們就會更加的適應團體,願意真正的學習,也不會去影響到其他的孩子。但這並不是很快速就可以看到成績的方法,到這種班上課也不會讓他們可以馬上去參加考試就拿高分,儘管這種方法可以對這些孩子造成正面的改變,也無法得到市政府的支持。我覺得Colvin雖然當了幾十年的警察,看盡這個城市百態,但他仍然懷抱理想,對Colvin來說,不管什麼教學方式,重點是要能夠真正幫助到這些被社會被體系放棄的孩子,對是政府來說這是個有爭議會引起抨擊而且沒有顯著數字效果的賠錢計畫,對教授來說這是個很棒的研究題材,所以最後當教授發表成果時,Colvin在座無虛席的學者中憤而離席,不只是對失望,也是灰心。政府施政,難道不是為了人民福祉嗎?卻被現實的政治問題和短視近利給抹煞。而任何的研究,難道都不是為了要對人類有所助益嗎?學者們應該要有他們的社會責任,不是指是關在象牙塔裡埋頭研究而已。
當然教育體系的問題很大,但是家庭的影響卻更加深遠。在這季裡,我們看到兩個母親的形象,一個是Michael的母親,一個是Namond的母親。她們兩個,一個是成天醉生夢死,沉溺在毒品和酒精裡,花兒子的社會救濟金,賣掉他們的食物換錢,完全沒有負起照顧Michael和弟弟Bug的責任,是 Michael自己要照顧年幼的同母異父弟弟;Namond的母親更是可怕,Namond的父親是Barksdale集團的成員Wee-Bey,被抓去坐牢之後,原本Namond和母親還能收到Barksdale姐姐Brianna的錢,所以過著優渥揮霍的生活,但是當Brianna沒有錢再給他們的時候,Namond的母親沒有扛起家計,反而是要Namond上街頭販毒去賺給她花,逼迫她兒子要像爸爸一樣當個「士兵」。這兩位母親,是將她們的兒子推進火坑的兇手,一個根本不在乎,另外一個則覺得理所當然。這一季裡唯一比較正面形象的母親,是Randy嚴肅的寄養家庭母親Miss Anna,她不是Randy的親生母親,但她對Randy的照顧和管教,卻比Namond和Michael自己的母親對待自己兒子要更好。
除了母親之外,另外一個是父親的問題,基本上「父親」這個角色是在劇中這些孩子的家庭裡缺席的。之前我看過一個讓我有點驚訝的統計報導,2008年全美新生兒中,黑人寶寶中有72%是由未婚媽媽所生,遠勝過亞裔的17%、白人的29%、西班牙語裔的53%及原住民的66%。報導中指出,這些黑人未婚媽媽,因為黑人男性因毒品問題入獄,出獄後又難找工作,而貧窮者的社會福利又足以支撐生活,讓她們選擇不結婚,而這些單親家庭的小孩,日後也有比較高的比率會去複製父母的單親狀態,在生活上也比較艱困。在The Wire裡,Namond的父親因為毒品案入獄,Michael的父親不知所蹤,他的繼父甚至可能對他做出性侵的惡行,連Randy的寄養家庭,也是沒有父親的存在,Duquan的家庭則是完全沒有任何功能,最後還害他淪落街頭。因為父親的缺席,劇中為這些孩子們,安排類似父親的替代人物。例如 Duquan,新老師Prez給他食物,讓他每天可以到學校換衣服洗澡,讓他可以用學校電腦;Namond則是被抓到Colvin的特殊班,Colvin 幫助他們可以盡早重回社會生活;Randy則是有Carver的照顧;而Michael則是被Marlo賞識,但卻是Chris把他當成門徒一樣的教導,幫他殺掉繼父,給他房子和錢讓他和弟弟一起生活,訓練他成為優秀的士兵;另外還有改過自新的Cutty,他為了社區的孩子們建造健身房,教他們打拳運動,讓他們有安全的地方可以去;甚至Michael自己,都是小弟Bug的父親代替品。只是就像真的父親一樣,這些有著父親形象的人也並不完全能夠真正的給孩子們家和安全,除了Colvin最後真的收留了Namond,把他帶離那個不負責任的母親和街頭生活,其他人無論是個人原因或是整個體制壓力下可以說是失敗了。Chris並不是要給Michael一個光明前途,而是訓練他殺人販毒,把原本盡力不想到街頭生活的Michael變成一個冷血的殺手;Prez雖然同情Ducquan,但是他無法能阻止離開學校,「因為你只能做你該做的事,然後就送他們離開」,同樣處境的孩子太多了,你沒辦法全部都救,當他看到一向溫和膽怯的Ducquan街頭販毒,旁邊還有一個更小的孩子向他推銷,他只能痛心的離開;而本來承諾會保護Randy的Carver,還是讓Randy 跟他的寄養家庭遭禍,在幫Randy找寄養家庭失敗之後,Randy淪落到團體家庭,知道Randy的一生可能就這樣毀掉的Carver只能在車上氣憤的拍打方向盤,這一段和Randy在醫院裡大聲質問Carver「你不是說你會保護我嗎?」,還有Randy想用錢幫自己買個寄養家庭的戲,是全劇最讓人心痛的時刻。孩子們如此脆弱,大人們卻都沒有保護他們。
這一集的開始是讓那些孩子們講Marlo的人會把他們想要除掉的人帶到空屋去變成活死人的傳言,看到大家半信半疑還嚇個半死,這些看起來世故成熟,滿嘴打殺的人,其實都還只是小孩子而已,卻無法和其他的小孩一樣,無憂無慮的長大。孩子的確是我們的未來,而這些孩子可能還沒來的及長大就要死去。別的孩子在這個時候最擔心的是臉上長太多痘痘或隔壁班的女生,這些孩子則是要想辦法活下去。如果無法盡全力待在學校,就是要上街頭,這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悲哀又可恥的事,因為我們大人無法保護他們。街頭生活會chew you up,不只是對這些孩子,火線重案組裡到目前為止也出現了幾個年輕人角色,像是D'Angelo、Bodie、Michael,他們都是聰明,還保有一點良心,最後的下場也都讓人感到唏噓。
除了孩子的問題,這一季最精采的則是政治的部分。上一季決定參選的白人議員Carcetti,這一季就開始和黑人市長競選了。在播出的時候正值台灣也要選五都市長了,很有趣的是,有很多情節竟然和現實中的情況不約而同的吻合。在劇中,各種選舉時候會看到的政治鬥爭、算計、操作、攻擊,行政機關在雙雄廝殺的時候如何夾縫中求生存應變,還有在美國很敏感的種族議題,是如何影響政治人物的行為和決定事情的走向這些情節通通都出現了。就像我在上一篇寫過的,巴爾的摩市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黑人選民,而黑人市長儘管是個是個骯髒的政客,充滿理想的白人參議員仍然選的很辛苦,因為選民在投票的時候,往往做事能力並不是唯一或最先的考量。但是在劇中,Carcetti獲得了勝選,當上巴爾的摩市長,這表示人民也有判斷與智慧,百姓想要的,是良好的生活,是要能夠安居樂業,當他們的生活是一團爛狗屎,他們會想要改變,政治人物的浮誇形象或是政黨認同或是意識形態這些不實際的東西,都不是百姓真正想要的。劇中的黑人市長下臺了,Carcetti給市民煥然一新的感覺,我很喜歡他到處去各部門丟下一個問題之後就離開那一段,那些看起來很閒的市府各部門人員就急急忙忙到處在街上找漏水的消防栓和報廢的車子,還有他對警察們保證會有加薪,要他們不要再像過去一樣拘泥於數字,而是要真正的做出改善治安的工作,那些被白痴逮捕政策搞得頭昏眼花的警察們都很高興,終於有人了解他們的心聲了,他們也很想做好好做事,而不是把時間都因為上層的蠢命令而浪費掉。就像Daniels充滿希望的對Lester說:「巴爾的摩終於天亮了,快醒來聞聞咖啡香」,那種期待和興奮其實讓人有點感慨,就好像整個巴爾的摩在黑暗中等待這個希望實在太久太久了一樣,而事實上也真的就是如此。但是Carcetti真的就會是帶領巴爾的摩走向光明未來的人嗎?我覺得也未必。到目前為止Carcetti真的很讓人期待,每次他在演說的時候總讓我想到甘迺迪,這麼誠懇,這麼有理想,連我都想要選他當我的市長了。但是當市長只有理想就夠了嗎?只要堅持做正確的事就可以走遍天下嗎?我想我們不應該這麼天真。在第四季後半段我們就可以看到Carcetti不斷的有屎送上門,而他還得吃下去(不是我比喻粗俗而是劇中就是這樣講的XD)。政治從來就不乾淨不簡單,各方勢力的角力拉扯,各種問題相互關係牽制,Carcetti 也很難不撩起褲管淌這混水。他的理想和堅持到最後可以剩下多少?沒有人知道。本季最後一集裡,他為了教育系統所欠高額債務的事尋求州長的協助,卻受了一肚子氣回來,他坐在豪華辦公室裡那張他拼死拼活爭取到的大椅子上,他的幕僚安慰他說「沒關係,過兩年我們再討回來」,鏡頭裡的他表情深不可測,很有為這個角色未來發展鋪路的味道。
本來我看第一~三季的時候,覺得The Wire是史上最佳的影集之一,但看過第四季之後,那個之一就拿掉了。而且自從我開始看火線重案組之後我發現自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再看其他的影集,很多時候我都為那些影集的膚淺幼稚感到不耐煩。不是說我要去貶抑其他的影集來捧The Wire,而是The Wire有著大多數影集所沒有的悲憫之心,用最寫實和殘酷的句子,剖析巴爾的摩的問題,這種社會關懷的深度和誠意,其他影集恐怕很難望其項背。如果你還沒看過就快去看吧(或者祈禱Cinemax會重播,但是Cinemax剪了很多orz),這是一部很棒的影集,錯過了太可惜啊!
我很喜歡你的觀點!!!我也很愛這部影集,亦或者對我來說
回覆刪除,The Wire所帶給我的省思不僅僅是一部影集這麼簡單
很高興你喜歡我的解讀^^
回覆刪除國外很多影評在提到The Wire的時候常形容這是「電視界的莎士比亞」,亞文和線哥的結局也被形容成是「莎士比亞式的悲劇」,這齣戲除了和莎士比亞戲劇一樣有著對人性尖銳的演繹,也是一部血淋淋的巴爾的摩街頭眾生相。很多影集看完就忘了,The Wire卻遠不止於此,它的的確確不僅僅是一部影集啊。
這部電視劇的作者原本是記者,配合他的搭檔(原是警察)把他們生活經驗全部都搬到電視上來。想到台灣之前拍痞子英雄馬上被警政署(還是高雄市警局?)關切(因為內容有警察、檢察官耍黑)。
回覆刪除但是台灣的社會其實和Wire內所演的差不多。每個人都只想到自己的官位。少數願意做事情的人,卻被冷凍。所以我們的治安很爛。(什麼?你認為我是騙人的?!那麼為什麼市井小民都知道誰是黑道大哥,卻沒有幾個進牢房?大家都知道誰在玩內線,但是卻沒有幾個被抓?)
我想每個城市的腐敗大概都大同小異吧,只是程度有別。不過儘管我們有著相似的問題,我覺得台灣比起戲裡的巴爾的摩,還沒有到那麼無藥可救的地步,我想要對我們的城市和人民有點信心。戲裡的巴爾的摩那種永遠看不到光明未來的絕望,我認為是這整齣戲最可怕又最精彩的地方。
回覆刪除被老師推薦看的,看到你的解析覺得很是道理,希望看完整部再和你分享。
回覆刪除Susan from Hong Kong
Susan的老師好棒喔,不知道是什麼課程,竟然推薦學生看這樣一部冷硬的影集。不過我想不管是什麼樣的課程,都可以從這影集裡學到點東西。原諒我這樣理所當然的推崇火線重案組XD
回覆刪除Susan,歡迎妳來,也很期待妳的分享喔~
寫的真好,剛剛才看完第四季
回覆刪除最後那一幕停留在十字路口上
就像人生 如同那四位孩子的未來
跟版主很像,看過the wire之後
難免都會覺得有些影集沒深度
父親角色的部份還有Bubs... 他和Sherrod的故事也很讓人心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