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我唯一一次clubbing的經驗是在剛上大學的時候。當時我是個下港來的笨笨小大一,啥都不懂,因為系上迎新會辦在夜店我才會去那裡。老實說我並不認為夜店會是個好的迎新場所,我唯一記得的就是那裡很吵,很臭,人很多擠得不得了,大家都不停的動來動去,誰都聽不清楚誰在講什麼。當時穿著球鞋和破牛仔褲的我就暗自下了一個決定:我以後絕對不要再來夜店啦!在圖書館裡安安靜靜的不是很好咩?當天我就帶著不太愉快而且莫名其妙(在夜店辦迎新到底是哪位天才的主意?)的感覺離開了那家夜店,而到現在我也沒有再踏進去過。所以這本《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年文化的故事Altered State:The Story of Ecstasy Culture and Acid House》裡面描述的瑞舞派對 rave party場景,對我來說其實很像是外星球一樣的陌生,雖然我喜歡聽電音(但我不是台妹喔啾咪^.<~*),但我一場rave party也沒參加過,夜店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有一點難想像到底吃快樂丸聽電音可以嗨到什麼程度,讓那麼多人樂此不疲。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會閃過一個念頭:拍成電影!不只是書裡所描寫的,數千人在宛如祭司的DJ所編排出的電子音樂魔力之下,藉著快樂丸所帶來的迷幻狀態,達到集體的狂喜、歡愉與強烈的刺激感,盡情忘我的舞動身體,那種彷彿參加宗教儀式般的神秘體驗,讓許許多多的苦悶英國青年前仆後繼的爭相參加的場景,還有因為rave party和電子音樂,進而造成英國整個社會和青年文化的重大變遷。兩位作者Matthew Collin和jJohn Godfrey用一種我覺得是比較同情與理解的方式,加上許多第一手的訪問,紀錄與描述了那十年的地下歷史,從MDMA自美國的舞廳和Ibiza島上愛與和平的派對傳入英國開始,由快樂丸(台灣人稱搖頭丸)+電音+rave party無法分割共同組合成英國青年文化,掀起了巨大的時代浪潮。
從 60年代開始,迷幻藥和音樂就糾纏不清,英國的情況則是在1979年柴契爾夫人上台之後使得快樂丸與音樂和派對結合有了時代上的推力。保守黨執政十八年,打著小而美政府目標的新保守主義旗幟,大量的縮減了公共支出和社會福利(跟80年代比起來,他們現在做的有過之而無不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升,柴契爾政府的新右派政策,「使貪婪成為一種美德」,人民在高壓、保守、傲慢的政府與壓抑的社會氛圍之下喘不過氣來,急於找到出口,同時又嚮往能回到60年代末那種愛與和平的感覺,快樂丸的傳入與崛起無疑的給了這些壓力一個發洩的出口。在五千人聚集的瑞舞派對裡吞下一顆小藥丸,在燈光與音樂的加熱之下,產生了愛與和平的幻覺,感到快樂與放鬆,享受自由不受拘束,而這種藥又不像是海洛因或古柯鹼一樣有嚴重的成癮性和對身體的重大傷害,瑞舞派對和舞廳就成了一般人想要放鬆解脫的聖地。而音樂界,也為了要配合舞客們的需求和不斷推陳出新的藥丸的藥效,不再對音樂設限,徹底揚棄傳統,「只要有取樣機、電子鼓機,浩室樂手就可以自己動手」,不斷創造和拼貼出新種類的音樂,不只是舞客們感覺到了自由,連音樂也自由了,各種不同的音樂不斷的誕生、混合、變化。
然而凡是涉及利益,特別是像快樂丸和未經申請舉辦舞會,勢必就會引來黑道的覬覦,社會問題、治安、用藥安全等問題就不斷浮上檯面,原本只是年輕人通往無憂無慮烏拖邦的小藥丸,一時之間染上最複雜的色彩,還有沉重的道德枷鎖。《迷幻異域》描寫的不只是瑞舞派對/藥物/電音的發展與興衰,還有一個重要的討論角度,就是政府對個人自由的干涉程度。英國政府對於突然爆出的青年文化現象,如此離經叛道不受控制,採取的手段是嚴厲打壓和防堵,於是我們看到當時的派對主辦人和舞客們,為了要舉辦和參加舞會,不得不和警察大鬥法你追我跑,用嚴苛的法律限制人們享樂的自由,投入大批的警力和金錢來和銳舞客對抗。書中那個幾百名警察將參加音樂祭的人拖出來毆打,到處都是尖叫和奔跑的舞客,還有為了辦舞會的權力暴動抗爭的畫面,台灣人不管你上不上夜店似乎都很難想像。發展到後來,甚至還有派對和街頭運動的結合,以辦派對的方式向政府傳達環保和用路權的訴求,還有為了音樂和舞會設限的法案所激起關於人民自由與政府權力的辯論。流行文化與社會議題的相互影響交錯的現象在這本書中被詳細而且深入的探討。
如果可以像Banksy的畫這樣,不是很好嗎?
我突然想到Massive Attack來台灣的時候曾經要求過,絕對不要看到警察出現,他們的演唱會字幕也常常鞭警察,去年在義大利還因此惹上麻煩。我想團員們在年輕的時候剛好就是碰到這個時期,在夜店玩很大的他們,一定也碰過被警察掃蕩的情況,八成也因此對警察沒有什麼好印象,更不要說3D以前在街頭塗鴉的時候被逮捕過2次(後來他就放棄了街頭塗鴉,很可惜),塗鴉客最討厭的就是警察了啊!
如果你覺得這本書有美化違法藥物的話,我是不認為這本書有在幫快樂丸護航,兩位作者紀錄當時的現象,無論正反論點皆納入討論範圍,真實的、被誤解的、負面的,畢竟即使到現在,西方國家面對快樂丸的現象已經幾十年,對於快樂丸這些藥品對人體的影響似乎也還沒有什麼一致的結論,而目前國外的態度大抵是不處罰持有和使用者的。在書裡也透過受訪者的口說過,當你嘗試過快樂丸,你會越吃越多,因為會急於想要找回第一次那種純粹的快感,於是用量越來越重,最後甚至會開始嘗試毒品這樣的歷程。而就像快樂丸文化,表面上看起來是享樂主義的表現,但我覺得這不只是舒壓,更是一種逃避,藉由那種精神和心靈上的完全解放,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足與痛苦。追求這樣的境界,就能擁有真正的快樂與自由、愛與和平嗎?我覺得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作法。
這本書的翻譯實在很令人佩服,因為書中的專有名詞之多,還有許多英式的用詞俚語,各種音樂種類的解釋,相信會是很難轉換成另外一種文字的,但我覺得這本中譯版卻很好讀,雖然不是小說是紀實報導,也不會艱澀難懂。到如今,瑞舞派對或電音都已經脫離當初地下文化的身分被主流收編,當年的場面或許也不會再出現,而曾經寫出被稱為最能表現當代青年次文化小說《猜火車 Trainspotting》的作者Irvine Welsh就說過這本書「終於,有人寫出了過去十年的真實歷史」,在台灣的我們雖然沒有機會參予這,但藉由這本書我們也可以一窺這10年迷幻與狂亂的藥物世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