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三個傻瓜 3 Idiots

我第一次看的印度電影是那聞名遐邇的《寶來塢生死戀 Devdas》。長達4小時(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印度電影都那~麼~長)極其華麗的歌舞場面和佈景,兩位國色天香的女主角,充滿大量印度神話傳說引用和有點咬文嚼字的對白,些許誇張的演出方式,印度電影對我來說是很陌生又新奇的。印度影史賣座第一的影片,最近在台灣也有好口碑引起很多討論的《三個傻瓜 3 Idiots》,讓我對印度電影有了新的認識。


很慚愧的我就只看過寶萊塢生死戀和三個傻瓜這兩部印度電影,所以就我個人的觀影經驗來做比較。寶萊塢生死戀雖然也挺不錯的,但是因為翻譯的問題讓對白很不順暢,裡面那種印度肥皂劇式的劇情我也不太喜歡,讓我覺得這部片子美歸美,對我來說還是有點距離。而且女主角美得動人心魄,男主角卻很廢,也讓我看的時候不是很能投入。啊當初人家要跟你私奔你在那裡扭扭捏捏,現在人家結婚去了你在那裡搞墮落害她也為你擔心還賠上自己的婚姻是在演哪齣啊?劇中的女性角色包括女主角和妓院裡的歌伎面對自己的命運時都比男主角勇敢多了。相較之下,三個傻瓜的時代背景設定在現代,對白和我們日常生活也比較貼近,再加上翻譯流暢,我喜歡這一部大大的勝過寶萊塢生死戀。

我其實不覺得這部片子拍得多好多經典,以拍攝手法來說是四平八穩,以劇情和笑點來說則是有不少的老梗,但它就是能讓你又哭又笑,片長將近3個小時也不會覺得很久。不難看出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引起印度當地和台灣人這麼大的共鳴,而且大概亞洲地區國家的人看了都會心有戚戚焉,因為裡面關於教育問題的探討我們實在太熟悉了。這部電影就是在講教育,劇情是描述三個進入印度最好大學帝國工學院的學生,如何在家庭與社會期待之下,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們常常覺得台灣學生的升學壓力很大,我們的填鴨式教育方法在扼殺下一代的創意,無法培養出優秀的國民,我們想要教改卻弄得亂七八糟(說真的,每次我看到什麼教育問題的新聞,我都很慶幸自己已經畢業了),這些問題在印度也不惶多讓,甚至更嚴重。男主角藍丘在電影裡說印度是自殺率最高的國家,這可不是電影瞎掰的。一份2006年的報告指出,印度得自殺率很高,除了被貧窮所逼的農民是主要自殺群,另一個大宗就是學生,平均一天有16個學生自殺,因為他們課業壓力比我們還要重很多,學校更難進,考試更多,你要考進一間好學校,平均分數要90分以上,有許多學生受不了沒完沒了的考試就選擇以死解脫,這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要讓人學習與增長知識,不過在以升學為主要考量的教育體制之下,學習知識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你去唸書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考試考高分,才可以進入好的學校,可以拿到那張畢業證書,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可以住大房子開好車子賺很多錢,這樣人家就會說你成功了。這應該是很多有這種教育體制的社會,根深蒂固的觀念。於是我們看到戲裡的無聲火就是以這種規則為最高指標的學生,管他是什麼意思,背起來就對了,然後在全校面前出醜,他畢業後也是這樣去努力的,把所擁有物質上的東西當作成功與否的標準。這是無聲火的錯嗎?不是,是我們這個社會教他的,他的興趣是什麼?電影裡完全沒提到,因為他被教成只有好成績和豪宅名車才能肯定他這個人的價值,其他的都不重要。無聲火代表的是大部分人的觀念,也因此不想這麼做的藍丘、法罕和拉加在別人眼中就像是三個傻瓜,失敗者。

法罕和拉加他們的困境代表了許多學生的困境。因為家庭和社會的期望,使得法罕要去犧牲自己的興趣,唸工學院當工程師。你不能為自己而活,因為你的家人為了讓你成為一個工程師他們寧願犧牲自己,你在這樣的期望之下不可能不去當工程師,而你對自己的期望就必須被放棄了。我們有多少人是放棄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因為父母說讀這個沒前途,而去念個自己不怎麼喜歡的科系,畢業後做個自己厭惡的工作,應該不少吧。所以你在學校裡學的東西都不是「知識」,只是通往別人期望的車票。而拉加雖然沒有這方面的衝突,但是他也是為了要改善家裡環境去唸書,而不是單純為了學習去唸書的,他的受教育歷程承載了很多額外的壓力,所以儘管他很愛電機,他的成績也不好。他們死活都想拿到的那張畢業證書,不是證明你學到了什麼,反而成為別人對你評判的標準,就像老強加先生,即使他已經很有錢了,別人還是會在他背後說他沒讀書。你追求學歷勝過追求知識,你追求自己不喜歡的生活勝過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事了。而藍丘則是帶來改變的人,他去唸書不是為了文憑和工作,而是他想學習,想追求知識,光明燦爛的未來不是他追求的目標,他想學的也不是死板板的東西,而是對人類有用的知識。他的態度大大的衝撞病毒教授所信奉的原則,但最後靠著他的研究,救了教授女兒一命,讓教授也能體驗到,知識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成績單上的名次,而是能夠幫助人,這樣的知識,才更有意義。


我看到有一篇影評說得很好,作者說這部片子的結尾,藍丘成了科學家然後因為發明專利賺很多錢,成立了一間能夠貫徹他的理念的學校太過理想化,藍丘能做到這些事那是因為他是天才,普通人只能選擇自己擅長的事而不是喜歡的事,因為有時候你喜歡的不見得是你擅長的,這些我都同意。藍丘是天才,他可以把喜歡的事做得很好,但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有時候興趣是不能當飯吃的,要屈服於現實,去做不喜歡但是至少做得好的工作,來支持你的興趣。但是我認為這樣充滿美好理想的結局也沒什麼不好的,這部電影本來就是在對現今印度教育體制做出溫和的抗議。劇中有三個自殺的學生,一個是無法順利畢業的喬依,他和藍丘一樣是不按照規矩走,去研究被認為是對成績沒有幫助的東西,最後他沒有像藍丘一樣衝破體制的束縛,而是選擇上吊自殺;還有一個是病毒教授的兒子,他和法罕一樣,他的興趣和父親的期望相衝突,他沒有像法罕告訴父親自己真正的想法,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而是選擇跳火車自殺;最後一個是拉加,他沒辦法畢業拿不到文憑,他的人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又不願意背叛朋友,絕望之下於是跳樓,只是他很幸運的揀回一條命,最後終於有了體悟,他不願意作弊,沒有拿到文憑無所謂,他在面試的時候說真心話,沒有得到那份工作也無所謂,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不只是建立在工作和文憑上。像他們三個人一樣去自殺的學生很多,但是像拉加一樣幸運的學生卻很少。這部電影在傳達一個理想,一個希望,就是人生成功與否,衡量標準不只有一個。你要像無聲火一樣選擇用物質去衡量也沒什麼不對,那本來就是價值的一種。但是如果你願意選擇另一種標準來看,那麼這樣的悲劇,是不是就可以減少了呢?是不是就會有一個孩子,在把脖子放進繩圈裡時,會想到其實我有其他的選擇,而救自己一命呢?那些自殺死亡學生的父母,如果時光可以重來,他們還會覺得成績比任何事都重要嗎?就像法罕的爸爸最後要把禮物從筆電換成相機,病毒教授對剛出生的孫子他的期望是「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法罕對父親說,他當工程師會很痛苦,他當攝影師,雖然住小一點的房子,開小一點的車子,賺一點點錢,但是他會很快樂,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我覺這是這部片子,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不只告訴學生們,也是告訴大人與這整個社會。

這是一部笑中帶淚的電影,裡面主角們的友情和親情真摯溫暖。劇中當然有印度電影的標誌歌舞場面,但是和其他電影比起來已經少得多了,另外用很輕快溫柔的歌曲去搭配。印度電影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歌舞場面,除了歌唱和舞蹈一向和印度傳統及文化密不可分,在印度看電影是一項廣大窮人也消費得起的重要娛樂,而印度人民種族和各地方言眾多,很難讓全部的觀眾都聽得懂,字幕的話又受限於人民識字率不高的因素沒辦法打,所以用歌舞來表示劇中人物的心情是比較好呈現的方式。但過多的歌舞場面有時候會讓電影的節奏變慢,或是根本就很突兀,而三個傻瓜裡面的歌舞場面我覺得只是點綴的作用了,這樣其實剛剛好。三位主角的演出很自然,最棒的當然就是飾演男主角藍丘的Aamir Khan了。Aamir Khan是寶萊塢天王,能演能導,在印度的影史票房排行榜裡,他的電影三個傻瓜和Chajini分佔第一名和第三名,他那個清澈的大眼睛和隨性開朗的氣質(而且超帥的!!!),讓人很難想像其實他已經快46歲了!病毒教授比他大5歲而已!再加上片中如詩如畫的印度風光,這是一部很溫馨感人又可愛的電影,非常值得一看,也可以改變不少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刻板印象。

三個傻瓜是我這幾年看過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強烈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