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要是提到「記者」,聽到的人大概都不會有什麼好臉色吧。記者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嗜血、扭曲是非、黑白不分的形象,搞不好過沒多久,就會和「民意代表」這四個字,一起變成髒話的一種。罵別人「你這個人怎麼這麼記者啊」,或許會吃上公然侮辱的官司也說不定。
當然也不是全天下的記者都這麼討人厭,有許多的記者,仍然秉持著專業客觀的態度,去尋找事實真相,揭發違法不公的行為,維護民眾知的權利,有不少記者,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做這份工作。根據美國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Journalists CPJ 一份調查指出,在2010年,全球一共有44名記者是因公殉職的,另外還有31名記者死亡,無法確定是否與他們的工作有關。這些死亡的記者,有的是被謀殺,有的是採訪中發生意外,有的則是在危險動亂地區遇難。記者的職業風險其實是很高的,因為你要挖出事實真相或是黑暗的一面,就必須要深入事情的核心,常常會得罪人。而記者裡面,冒著最大風險的,就是戰地記者了。
或許是因為受到台灣記者自以為是無冕王的囂張行徑所影響,過去我有一個荒謬的想像,就是那些跑到戰場上去採訪的記者,是不會被子彈打到的,他們身上的記者證彷彿是金鐘罩鐵布衫,只要人家一知道他們是記者就不會打他們,子彈和砲彈也要自己轉彎,否則的話,為什麼會有人,會主動跑到戰場那麼危險的地方去,只為了寫篇文章或拍張照片?戰場上的記者當然沒有那麼所向無敵,在戰場上他們通常會被視為平民,若是遇到想要把現場狀況傳播出去的一方,或許還會有些禮遇和特權,但是他們所碰到的危險,和交戰的雙方是沒有不一樣的。最近期的,大概就是泰國紅衫軍時期,日本記者被當街槍殺的驚人畫面。而戰地攝影記者所遇到的危險,又比文字記者要來得大,因為文字記者可以透過採訪或觀察就寫出文章,而攝影記者必須深入到戰事確實發生的地方,才能拍到照片和畫面。這幾個月我讀了兩本非常棒的戰地攝影記者傳記,分別是羅伯卡帕Robert Capa的《失焦Slight Out of Focus》,以及唐麥庫林Don McCullin的《不合理的行為Unreasonable Behaviour》,就將戰地攝影記者工作的所見所聞一一清楚描繪,讓讀者可以一見戰地記者這個離我們很遙遠的職業(台灣好像沒有戰地記者,每次出事都用CNN的畫面就可以交差,我想這是因為台灣真的很不重視國際新聞)。
這兩本書應該要擺在一起讀。Capa和McCullin,同樣都是非常知名的戰地攝影記者,過世時年僅41歲的Capa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被稱為是定義「戰地攝影」的人;至今76 歲依然健在的McCullin則被認為是當今最傑出的戰地記者,兩人同樣經歷了可怕的戰火,兩人的文字同樣洗練,但是這兩本描述他們在戰場上見聞的自傳內容和風格卻是截然不同,這也反映了兩位攝影師在性格上差異。
Capa一生中曾參與過5次重大的戰爭,包括奠定他大師地位的西班牙內戰、中國對日抗戰、二次世界大戰的歐陸戰場、阿拉伯世界國家和以色列為了爭奪巴勒斯坦而大戰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及法越戰爭,《失焦》是 Capa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回憶錄,裡面記錄了他在二戰期間,隨盟軍在歐洲和納粹德國對戰的經歷,行經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包括讓他名垂青史的,諾曼地登陸照片的事件。我覺得他的筆觸十分幽默有趣,也充滿嘲諷,但同時又帶著對戰爭受害者的同情心。不過,就像《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裡面講到的,"The rush of battle is often a potent and lethal addiction, for war is a drug.",Capa好像也有這個問題。為什麼他要當戰地攝影記者?除了要讓世人知道戰爭的真相,戰地記者的薪水也沒有很高,危險更是比一般記者大得太多,對Capa來說,應該是在戰場上那種刺激的感覺,吸引他不斷的前往。書的第一句話就是「絕對沒有任何需要起床的理由了」,他在安全無戰事的家裡,無聊又沒錢的賴床,一接到要讓他前往倫敦的工作,馬上就想盡辦法,即使說謊鑽法律漏洞也要去。在戰場上我們看到他根本就如魚得水,雖然一切都很混亂很危險,但他似乎挺樂在其中的,再加上他對於拍出好照片的堅持,「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讓他沒有選擇與較安全的部隊行動,而是成了諾曼第登陸唯一隨著第一批登陸部隊在奧瑪哈海灘搶灘的記者(而且他還活著回來,實在了不起),還拍出了106幅搶灘中的照片,雖然後來因為暗房助理在曬底片的時候把烘片的溫度調得太高了,使感光乳劑融化,最後只有8張救了回來,有的畫面還模模糊糊的,卻使這批照片成了攝影界和新聞界的經典,因為戰場上就是這樣的混亂,沒有完美的組織和構圖,沒有明亮的天色和光線,Capa卻捕捉到真正決定性的瞬間。整本書看下來,除了戰場紀實,還有他和其他士兵、民眾的互動,他在那種緊急時刻還能抽個空談個小戀愛,讓人有一種他很喜歡這趟戰地行的感覺。書的最後一句話是:「歐洲戰事宣告結束,絕對沒有任何需要起床的理由了」,正好呼應了戰爭結束後他也沉寂失意了一段時間,這種享受不正常的刺激,對於普通生活反而適應不良的個性。最後Capa死於越南的戰場上,更像是宿命的歸宿。
相較於《失焦》的活潑甚至有點輕快,《不合理的行為》就非常沉重。字裡行間裡看得出戰爭對McCullin的心靈,留下多麼巨大的創傷,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他的心理治療報告一樣。McCullin幾乎參加了每一場近代最重大的戰役,數度歷經生死關頭,見過最血腥殘忍的場景,和人心最黑暗的一面。他的個性,似乎無法將他的所見所聞消化掉,反而是累積在心裡,就算別人批評他拍的東西太過殘忍,把這些可怕的景象帶進了一般人安穩的世界裡製造不安,他仍憑著一股信念,像是那句戰地記者的格言:「如果沒辦法阻止戰爭,那就將戰爭的真相告訴全世界」,不斷的再回到每一個衝突發生的最前線,拍下來帶回去,希望能因此發生一些影響力,而這些影像也不斷的對他造成傷害。他也和Capa一樣,無法過太安逸的生活,在家鄉拍拍廣告賺的錢比較多,還是想辦法要回到戰場去,對於英國政府,因為害怕他的照片造成太強大的影響力,而禁止他參加福克蘭群島戰爭的報導,會那麼憤怒不滿。McCullin用他很細膩的文筆,將他所見到的所感受的呈現給讀者,同時也非常仔細的,剖析自己的內心,還有因為婚外情對家人的愧疚與悔恨,是誠實又動人的。我想McCullin是有一點自毀傾向的,在書中他提到很多次戰地殉職的記者們,有些有名有些無名,有些他不認識有的是他的好友,每一次他似乎都會問:為什麼不是我?或者像是他錯過了北愛爾蘭的血腥星期天,他寫說「或許命運之神又插手了」,我想他就是認為自己沒有像很多知名的戰地記者死在戰場上,是上天或命運想要他做出什麼事情的,也正是如此,他會這麼辛苦的承受內心的煎熬,帶著一顆最敏感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前往拍出這個世界最不堪的一面。
除了這兩本書,要另外介紹一下之前國家地理頻道推出的紀錄片:《第二次世界大戰啟示錄APOCALYPSE- The Second World War》,收錄了非常多珍貴的二戰歷史鏡頭,還有非常哀傷又動人的配樂,是我看過最棒的二戰紀錄片之一了。這部紀錄片的最後,就有好幾個負責拍片的人出現在其他人的鏡頭裡。這些人帶著笨重的攝影機躲來躲去,在槍林彈雨中冒死紀錄下歷史的一刻,那專注的身影讓人非常敬佩。
過去有很多照片改變了歷史,例如越戰時期美軍在美萊村的屠殺照、被俘虜的越共遭當街槍決等等,如今的戰爭,在政府管制新聞的情形之下,已經看不太到那些震撼人心的戰爭片刻了,因為這些發動戰爭的政府都清楚知道,一張照片裡凝結的瞬間能夠帶來多麼大的威力。失焦和不合理的行為這兩本書,不只讓我們看到兩個有著過人勇氣的人,為了紀錄真相而做出的努力,還有最重要的,也是他們和其他英勇的戰地記者們想要傳達的,戰爭的可怕和戰火下受害者的血淚,這才是最讓人得以深思和反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