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告白

我一直覺得日本電影很厲害的就是,它能營造出一種很特別的氣氛,一種「不正常」的詭異感,那是任何其他國家都學不來的感覺,比較相近的會是韓國電影,但在讓人不安的氛圍營造上,無論是cult film或是恐怖電影,還是日本電影技高一籌。前一陣子引起很多討論的《告白》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日本新生代小說家湊佳苗一名驚人的處女作《告白》,它講的是一個失去女兒的國中老師,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向害死她女兒的兩位學生報仇的故事。這本書不厚,我花了一個晚上就讀完,因為不看到最後我根本不願意停下來。由森口老師看似稀鬆平常的學期末閒談開場,卻一點點撕開和樂的假象。書裡沒有什麼血腥或暴力的描寫,就連角色在告白自己的心聲時的語氣也十分平淡,卻從一開始到最後一句話都給人變態的感覺。書中的角色,沒有人可以被稱為好人,連一般的人性,也在不同的背景和轉折之下變形。殺人的理由不再需要血海深仇,奪取性命可以是實驗和遊戲。這個故事不講人生多美好和人性光明面,而是把這些角色最純粹的黑暗面呈現給你。

我是先看過告白的原著再看電影的,所以劇情對我來說沒有爆點,但是一點也不減我觀影的樂趣。當初知道有電影版時我有點好奇要怎麼把原著裡大量描繪角色心理狀態的敘事法搬上螢幕。同樣是在講女教師對學生復仇的情節,《肅清之門》會比較適合影像化,因為它充滿了暴力的場面,至少拍成電影會很有《大逃殺》式的娛樂性。我今天終於有空去二輪戲院看了這部上映以來引發話題的片子,不只在日本和台灣受到好評,甚至進入今年的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入選名單(雖然我很懷疑這部片子的題材,演藝學院那些老古板受不受得了,但希望它得獎)。劇情改編得不多,也因為影像化而刪去了一些,基本上和原著是兩個不太相同類型的作品。電影的節奏其實是比較緩慢的,但是絕對不會無聊。乍看之下很像我們刻板印象裡的日本,裡面有井然有序的街道,鏡頭和畫面都很乾淨整齊,年輕的學生們看起來充滿朝氣,曾經執導過《下妻物語》和《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導演中島哲也,運用大量慢動作的鏡頭,去強調劇中人物的動作和物體,反而顯出一股病態的美感。雖然沒有很多血腥的場面,但是有血出現的畫面都因為刻意誇張呈現而特別顯眼,更加怵目驚心。還有那幾段殺人的畫面,在慢動作鏡頭的強調之下,看起來竟然帶著恐怖的詩意;劇中有幾場戲,像是直樹在房間裡發狂那一段,明明就是最不正常的情節,用的卻是卡通式配樂和那種黑白喜劇時期的快動作鏡頭,還有全班同學明明就因為森口老師的告白而處在緊繃情緒之下,卻隨著白目教師的熱血發言鼓掌大笑,青春洋溢的跳著歌舞,荒謬到讓人不寒而慄。另外我看過一篇新聞報導說告白是在講罷凌問題,我覺得那位記者根本就沒看過告白或是看不懂。告白在講的,是人性的扭曲與黑暗面,霸凌是一種過程不是本片的重點,如果要專門講霸凌,重松清的《青鳥》會是更合適的選擇。


幾位主角並不是沒有身而為人的情感,只是他們的情感都十分偏激,因此引發的行為就更讓人覺得害怕。修哉傷害了這麼多人,只是為了要讓拋棄他的母親注意到他,就像森口老師說的,「你的對象一直只有母親,受害的卻是母親以外的人」;直樹明知愛美沒有死,卻還是把愛美扔進泳池,是因為他不想當修哉口中「失敗的作品」;直樹的母親則是現在怪獸家長的代表,溺愛自己的孩子,那種老梗護航「我兒子很乖的,他是被朋友帶壞」是她在知道兒子害死人後的反應,只有自己的兒子最重要,對於失去女兒的森口老師完全沒有同情心,最後在知道直樹是故意將愛美害死之後無法接受她「善良的兒子」會做下這樣的事,在寫下端正的遺書之後拿起菜刀轉身上樓要和兒子同歸於盡;森口老師算是最能讓人感同身受的角色,愛女被害死,兇手不但沒有懺悔還大言不慚,而法律又保護這些惡性重大的「小孩」,所以她才會開始復仇之路,利用修哉和直樹的弱點,對他們進行制裁,讓這些無情的孩子知道所謂生命的價值。

這裡也反映了日本社會如今對越來越嚴重而且匪夷所思的少年犯罪問題,那種束手無策的無力感。這幾年日本發生許多駭人聽聞的少年殺人案,有殺同學的,殺父母的,殺路人的,而大人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小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無法控制,下修犯罪判刑的年齡也無法遏止這股腐蝕的毒流蔓延。修哉這個角色代表了現在這些讓大人們害怕的年輕人的形象,很聰明知道很多事情,但是他的道德觀很薄弱,感情很空洞寂寞,雖然是一副好學生的模樣,但其實他只是在扮演社會對他期許的角色,那並不是真正的他。真正的他是個心裡除了媽媽什麼都沒有的人,看似甜蜜的戀愛只是無聊的消遣,生命對他來說並不重要,所有的人都是笨蛋,「沒有人教我殺人是錯的」,愛情不是真的,友情不是真的,只有對母親的感情是真實而且唯一重要的。而班上的同學,有多少人只是因為修哉對自己犯下的錯完全沒有在反省才去欺負他?他們有比修哉和直樹更知道生命的價值嗎?大部分都是為了全班一起起鬨引發了每個人性格惡劣的那一面,或者是害怕不加入霸凌行列自己也會遭殃,才去霸凌他,無辜的美月不和大家一起欺負他,那就一起被大家欺負。我覺得他們其實都和修哉一樣的無情,只是他們還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束縛他們不至於做下太不可收拾的事。


美月在書中,有比較完整的動機說明為什麼她要害維特,除了她是犯罪崇拜者,她從小喜歡直樹,而且她知道維特這些熱血教師的行為只是為了陶醉在這樣的自我形象裡而不是真的關心學生。在電影裡她的動機是不明的,但這樣也剛好顯示出現在年輕人為惡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根本不需要為什麼,想做壞事就去做壞事,就這麼簡單,而體制也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殺個人也沒什麼,反正少年法會保護我,我不會被判死刑」,很多事情不是用法律就能處理的,就算關他們甚至處死他們,他們不見得會認為自己有錯或是懺悔,你是無法用法律強迫他們長出良心和道德的。這也是讓大人們害怕甚至討厭年輕人的原因,就是他們根本就無法理解年輕人,也無力掌握和控制年輕人。修哉在劇中說過幾次的「開玩笑的」,就是年輕人這種對生命道德情感不在乎的態度,而最後森口老師則是在修哉得知自己親手毀掉最重要的東西後崩潰時也補上這句,正是她這個大人對這個帶給她痛苦的年輕人最好的報復和教育。

這部片子可以說是用五彩繽紛的糖衣包裹著毒藥。除了清新乾淨的畫面,交錯卻不混亂的剪接,配上各種有時輕快有時沉重又帶著淡淡哀愁的音樂,還有Radiohead的Last Flower當主題曲,如果換個劇情的話就會是一部美美純愛電影,偏偏卻能讓全場觀眾在最後10分鐘鴉雀無聲,一直到開始跑片尾字幕後才心有餘悸的吐出一句「好可怕喔」。本劇的幾位演員演出也都很出色,無論是失控或是歇斯底里的表現都能產生讓觀眾坐立難安的效果,特別是松隆子那種看似平靜其實內心無比怨恨的感覺十分傳神。

現在的年輕人跟以前不一樣了,誰說小孩很單純的?能毫不留情的攻擊他人的傷痕和痛楚的,往往都是小孩,你看過小孩多麼惡毒的取笑別人的話,你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現在看到層出不窮的少年飆車砍人、校園暴力、虐待動物、犯罪事件,我有時候看到這些新聞都會有乾脆把這些死小孩都丟進焚化爐裡燒一燒算了省得禍害遺千年的想法,我想我應該不是唯一個這樣想的人。或許有一天,受不了的大人們會讓BR法會不只存在電影裡呢?

開玩笑的。

4 則留言:

  1. 你把角色分析得好好,故事也清楚摘要出來(真是想要拍拍手),日本電影或小說實在是像你說的有種詭異感,但又讓人著迷啊,日本電影或小說常常都好跟得上時代,反映出社會現象跟亂象..我超愛導演的慢動作鏡頭,畫面除了清新乾淨,顏色也很特別,有些鏡頭像黑白但又不是,總之顯現出很冷的詭譎色調,真的是很搭呀...松隆子演得很好..^^

    回覆刪除
  2. 日本的推理小說非常多,而這些推理小說常常也能夠結合現在的社會問題,挖掘人性最不堪的那個部分,我每次看到都覺得很佩服這些作者,怎麼有辦法想出這些扭曲的劇情和人物咧?我覺得台灣的作者好像在反映時代現況這一塊就有點不足。

    松隆子很棒啊,明明語氣都沒什麼起伏,表情也平靜,卻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她內心那股恨和復仇的心,特別是最後那一幕她的表現真讚啊。

    回覆刪除
  3. Dear Sherry
     
    (`・ω・´)看完妳的文章,我決定要買這本書來看了!
    處處是書坑啊...
     
     

    回覆刪除
  4. 快去買!一定不會後悔的!

    我剛剛看到電影板有人說最後那句「開玩笑的」是代表森口老師原諒修哉了,我完全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森口老師有放炸彈,而且那炸彈的確有爆炸把修哉老母炸死,森口老師根本用那句話來嘲笑、刺激已經崩潰的修哉的,那個眼淚是又恨又爽的眼淚,因為她已經成功讓修哉嘗到失去最重要的東西的痛,這就是復仇啊!

    回覆刪除